今天看中信网上的《凭什么要求千公里当日归?》的文章,作为一个刚养鸽子没多久的晚辈,可能说话会被人泼水,但是我还是想说,为什么之前的千公里就能当日归巢,而现在越来越难?而对于这么难的实现的愿望,我们真的有必要放弃吗?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现在千公里当日归这么难?我认为首先是公棚的流行和短平快的流行,致使很多鸽友把最优秀的鸽子都送去了公棚。剩下的因为各种原因,留下打打协会,打打俱乐部。最好的鸽子都去公棚飞了,协会剩下的鸽子质量也就不像以前那样顶尖,就算有个别拔尖的鸽子,飞完好名次,也都在一岁前进了种鸽棚,从此不再参加比赛。而飞千公里鸽子,从前辈的经验中不难看出,都在一岁半左右才是巅峰状态,不分国血外血,而现在比赛的鸽子,基本都是当年的鸽子。这也无可厚非,因为大家都要为公棚培育早熟的赛鸽。对于那些发育迟缓的鸽子,早早的都进了肉笼,或者干起了伟大的保姆事业,不是不好飞,是我们没有给这些鸽子机会去飞。
其次,千公里级别的比赛越来越少,各个协会也都是偶尔为之,长此以往,鸽子的远翔能力再不断地退化,三代之后,虽然也能偶尔归巢,但速度已经大不如老一代鸽子。看看上海江苏这些地方你就不难发现,由于从未中断过超远程比赛,所以一直以来都领先国内任何地方。这就跟一个人一样,长期锻炼,身上就会有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像四川这样的地方,虽然也一直坚持不断地挑战,但是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复杂等原因,能归巢已实数不易,在归巢惨淡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举办比赛,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这也是四川鸽友经过多年的发展,对信鸽实力的自信,而我们为什么要泼凉水呢?12年前上海鸽友挑战3000公里伟大创举,也有很多人诟病,但是在世界信鸽竞翔史上,那是永远绕不过的一座丰碑。
值得庆幸的是,在国内的某些个公棚,现在也已经开始了千公里的比赛。在国际上呼声最高的700-1000公里的比赛以后才是主流的今天,对于那些领先时代的俱乐部、协会,我们应该多一些祝福,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支持。无论如何,他们的尝试,都是在为中国的赛鸽运动寻找另一种可能,而这些坚持,多半都传承着老一辈赛鸽家迎难而上的精神,也启迪这我们这些在超远程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养鸽人。
在哪个鸽友的心中,没有一个超远程归巢的梦?
最后把一句在我们广告行业非常流行的话送给全国的鸽友:既然有梦,就不妨做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