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台湾省鸽界李作填前辈文谈
@作填 李老师好!久闻大名,未得谋面,甚是遗憾,只赖神交!归巢溯源一文,乃真研究,肃然起敬!不才拜读之后,感悟之下,谈一点个人看法,以为应和。
浅说鸽子的归巢性能
台湾 李作填
鸽子为何能从带到一千公里、五百公里之远的地方,鼓翼飞回来鸽舍呢?而且无误地判定方向呢?关于鸽子的归巢性能,学者与养鸽者之间,各有各的说法,一直到现在尚无一个肯定的定论。
但是存有鸽子只凭其独特本能而飞回归巢的模糊观念,可说是缺乏养鸽的重要基本知识,对饲养鸽子、训练优秀鸽子、繁殖优秀种鸽,可能有所不便。因此,这里就以各种说法为基本,综合来判断鸽子的神秘归巢性加以解说。
即使所流传的各种说法,只是无科学根据的臆说,但对于实际训练鸽子,淘汰改良品种上却也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存在。不过,鸽子能顺利回归自己的巢屋,并非只有鸽子有这种特殊的能力,其实所有的鸟类先天上都具备有这种本能的。候鸟因季节南北飞渡,改变栖息处,可说正是鸟类的归巢性,其最明显的实例,乃是每年春天回到屋缘、屋顶下的燕子吧!此外,我们人类所饲鸟中的诸如:山雀、云雀等驯熟小鸟,若从短距离放出,也同样会飞回巢笼,但归巢性优秀如鸽子者,却也不多见。因此各种研究鸽子归巢性的说法,现有鸽子利用其优越的视力,判定鸽棚方向之视力说;与其视力同样优越的记忆说,认定鸽子能够记住鸽棚的落处和附近地形、地物,鸽子能够感受地磁气而回归的地磁气说;鸽子为鸽棚所在的地电流所引导的地电流说;乃至第六感说、小脑说、本能说等等。野生的鸽子并非候鸟,所以其归巢能力只限制极短的距离。一开始并没有从几十公里或几百公里之远的地方回归的能力,其归巢能力可以说是因人类施以训练,而逐渐造成它能够从远距离飞回的能力。
如综括以上各项说法,重新检讨鸽子的归巢能力是什么,很可能得到下面的结论。就是鸽子拥有极佳的望远视力。可眺望相当远的距离,更远的距离则靠着对地形、地物的记忆力来帮助判断,生疏的土地则以自己的记忆为底,回忆出各种地形和地物,从其中找出自己鸽棚座落的地形,且靠此判断力才能回归鸽棚。至少如此说法,比地磁气说或地电流说来得正确而实在多了。
此处关于鸽子的判断力可不能疏忽以下的事实。鸽子一被释放出,马上会在释放地上空旋飞,然后再向鸽棚的方向直飞,此种在上空旋回,明显地是为了从各种角度,以判断自己方向的记忆力。 如鸽子判断自己的鸽棚在南方,它就会向南方直飞,一面飞行,一面不断地把眼底下的实际地形、地物和自己的记忆力对照,察知自己所飞的方向是否正确有无错误。这当然是个人的看法。当然这种归巢能力,可能也有动物特有本能的作用,但可能还有判断力的作用占着很大的比率。而使鸽子进化到有此判断力的头脑,却是人类努力的结果。一般野生鸽子,并没有如现在我们养鸽人家所饲养的信鸽一样,有如此高性能的归巢能力。
以上即李前辈所撰原文。以下为个人看法。
野鸽不是候鸟,但其“同宗”斑鸠还“半是”(即候鸟、留鸟习性参半),过去邻居有据季节、鸟道网捕斑鸠为生为乐的,如今大气转暖,我所居北纬36度北方位置,斑鸠基本看不出迁徙行为了,庭院四季可见,与人相伴,数十年间习性大幅度改变,与国人文明程度提高也直接有关。我意野鸽祖先远古也曾迁徙,回顾才灭绝约90年的北美旅鸽,每年以上亿只的规模按季节迁徙,是表现最典型的鸠鸽类,证明鸠鸽类是存在远距离定向能力的。我们驯养的赛鸽,不过是寻找到保留了远距离定向能力的野鸽个体或群体,驯化后代代使翔激发,使之本能没有退化净尽而已。关于拓展这能力一说,我不赞同——凡家养畜禽要保留其野生性能,是南辕北辙。珍贵如“国宝”大熊猫者(台湾称“猫熊”),人工繁育中心出生长大的后代,要真正使其保留野外生存能力不消失,只能戴上电子发射项圈放归山林,人类圈养情况下,无论如何也激发训练不出来。放归山林的圈养繁殖个体,有放归失败的例子,成功了的,其野外适应能力,也不会超过野外自然出生的同类。
一句话,人类驯养赛鸽,遂行现代赛鸽运动方式凡200年,欲使赛(家)鸽的定向能力越来越强,使翔距离越来越远,归巢性能越来越稳定,是不可能的。家养赛鸽群体其实是处于越来越退化过程中,看上去大体稳定就很不错了(退化迹象,比比皆是),我们回不去了。国际鸽联竞翔规则赛距最远定位于千公里级,很明智很客观了——竞翔距离是不能无谓拓展的。赛鸽定向能力呈悬崖式退化,倒也不至于,就这么玩下去便好。毕竟,赛鸽运动已经从比賽归巢率转化为比賽速度了,就锁定于提升速度即可,这是该运动今后在适宜距离范围内的唯一主攻内容。
犬鼻子灵,驯服,可利用之;狼鼻子更灵,不易驯化,放弃;猪鼻子超灵,也驯服,利用不上,转而利用其皮肉。蜜蜂的定向、定位、定点本能极佳,还能移动定位,不死记一点,更可以利用之——从广东运到河北,从河北运到黑龙江,追逐花期蜜源,当然,核心利用的,是其采花粉酿蜜的本能。人类婴儿生下来就会吃奶(弱智婴儿也会),所有哺乳动物幼崽都会(鸭嘴兽幼儿也会),全系本能,无师自通。都本能了还研究什么(笔者旧作中提到过的,此时转发一下)?即使研究了,在无本能状况下,也提炼不出本能来;但是本能能研究得让它迅速消除,举个正反两面都有的例子:公鸡按生物钟准时啼鸣的本能极难消除——消除它干吗?母鸡抱孵的本能若被消除了,那才是本事!母鸡抱孵(俗称“抱窝”,包含孵化后带领雏鸡觅食时段)期间是不产蛋的,消除此本能,可全年产蛋——如今国际流行的所有蛋鸡优种,都是消除了抱孵本能的——本能之消除根据人类需要。根据用进废退原理,家鸽中的肉鸽类和观赏鸽类,其定向本能已全部退化,有的连飞行能力都荡然无存。赛鸽类好容易保留的那点儿定向本能,那是万万消除不得的。
所以不必研究赛鸽的定向本能,研究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成果,看不到摸不着(个人看法)。就集体检验,以能归巢为前提,速度快的保留,精准繁殖延续,使赛鸽运动还能继续玩儿得转。结果只需半年即可搞定(我对“百日龄赛”持明确反对态度——违反赛鸽科学的“揠苗助长”),赛鸽车(笼)决定一切,赛鸽运动就是一种筛选运动(过箩),玩儿概率优选,无他。
著名詹森家族老爸亨利及众兄弟们,一辈子就干优选这点儿事儿了,干得极好,超越同侪,殊为成功!是这项运动的榜样楷模标杆。现在及今后的国际赛鸽运动,永远也跑不出这模式规范。海峡两岸曾有共识习惯:通过赛鸽外观迹象辨识赛鸽个体,企图预判其竞翔能力(成绩)和遗传能力,这其实是一种投机取巧独占先机的民族(东方)“本能”意识。此陈旧手法,在赛鸽表现其竞翔能力有整体退化的情形下,最近在大陆有所抬头——体现在倡导看完赛鸽眼表看眼底,探看有技艺,操作有设备。台湾那边鸽界这“绝技”似乎并未“死灰复燃”,开玩笑地说,就是把鸽眼或人眼都看瞎了(不好意思),海翔结局也不外乎那六个字:“或残存、或全灭”,所以台湾鸽界不必看鸽眼……这段拙文收尾后,作填老师又上传一幅台湾海翔“唯一伯马”鸽照片,以遥做佐证,为此再谢@作填前辈引导!
2020年5月7日
附李作填简介:
现年83岁(1937年生)的友翔鸽舍李作填,从1952年(初中时期)开始接触信鸽,迄今已超过60年。李先生从1969年首次正式参加比赛,即获得五关综合8位,从此后便一头栽进信鸽圈,开始对信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着手研究鸽子的系统与饲育技巧。为此,他遍访鸽界前辈名家,引进优秀血统的鸽系,奠定了他在鸽坛扬名立万的成功基石。
李作填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