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天气里,归巢率低、分速低,以致于容易产生“伯马”,而且还多为出人意料的“黑马”。勤于观察、善于积累的朋友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竞翔活动连续开展多年的地区,大多会有这样一部分鸽友,他们在晴好天气里几乎与高名次无缘,甚至连“围”都入不了,土话儿说,叫根本摸不上勺把子,然而每逢恶劣天候往往会另人意想不到的超常发挥,因此常常被鸽友们奉以“张阴天、陈水鸟”一类爱称,原因皆系手中持有一类抗逆性超强的血缘。对于这类抗逆性显著的血缘,无论是我们以往的刊物文章,还是鸽友们民间经验的传递当中,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应首选大羽数、恶劣天气归巢的冠军作种,伯马尤佳”,相似或近似的选鸽标准在鸽友当中至今广为流传,为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么“伯马类”(不包含台湾多关比赛形式下产生的‘残存’或‘伯马’,另有成因)到底是不是我们引种的最佳选择呢?笔者认为应该对其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当外部环境的变化造成大多数赛鸽的定位、定向功能所需的“信号”、“技术参数” 消失或受到干扰,从而无法正常工作时,他们仍然可以正常定位、定向从而归返巢舍,说明他们所需的“数据”没有消失或被干扰,显然他们是一类有别于大多数赛鸽定位、定向系统或方式的特例。话说回来,笔者的意思绝不是说这种定位、定向的方式或方法最为快捷简易,当环境好转,大多数赛鸽可以轻松归巢的时候,它们并没有相应地更为“轻松”,而是依旧特殊着,说白了,同恶劣天气相比几乎没有多少变化的归巢时间,相对善飞晴好天气的血缘就显得“拖拖拉拉”了,不然的话,也就没有“专吃孬天”一类的说法了。实际上,这也是笔者一贯认为没有“全能鸽”的原因之一。这种抗逆性超强的血缘,笔者认为并不是我们引种或种源更代的最佳或唯一选择,不过从实战角度上,应根据自家允许的饲养量,合理确定其在选手梯队中的比例。
随着中短程比赛的兴起,我们对晴好天气产生的快速血缘产生了以前未曾有过的情有独衷。在前两年,谁率先引进了优良的中短程速度血缘,的确基本可以引领一时风骚。最近一段时间“速度型”已成普及之势(单指大中城市),晴好天气情况下,短程比赛归巢密集,简化到只比“一滴血”的说法已渐渐不再成立(都有等于都没有),晴好天气里的比赛已经逐渐转化成了鸽棚所在位置、进笼设施、适龄选手存棚量及个体兴奋度、……硬件条件之间的较量,因此出现了正常天气的前名次多为财力型鸽友染指的现象,而普通鸽友在状态调节上若没有“绝活儿”一般会感觉“插不上手”。面对这种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一般鸽友必须结合棚内选手的常规允许保有量、棚舍条件、允许投入到赛鸽上的时间以及本地竞翔环境(地理气候环境、对手群的实力)等等因素,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想方设法淡化硬件上所处的不利因素,从而趋利避害提高获奖的可能性。
我们对于抗逆性强但晴好天气不快的“伯马”类的分析与探讨,最根本目的就在于此,恶劣天气情况下,归巢间隔拉大,棚舍位置、进笼设施便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甚至需要浪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来训练、调整和维系的赛鸽状态也不起决定性作用了,简单到单比“种气”(类于超远程比赛)。不非难为自己的话,这种天气的比赛才是“小户”鸽友应当重点把握的获奖机会,而且近年来比赛当中遇不好飞的机率一直在不断的加大。因此笔者一贯认为以强抗逆性作为舍中血缘主力构成是小型鸽舍理智、务实的选择(大型鸽舍,当然是兼收并蓄,有备无患)。2000年9月17日笔者支援浙江湖州南浔鸽友张伟名先生一对种鸽,在选择血缘特性上我审慎思考:作为毗邻上海的浙北鸽友多年来基本回避险恶的南路沿袭良好的西北赛线,抗逆性不应该是该地大多数鸽友种源剃选的侧重点,“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历来是兵家的用兵上法,于是我弃棚内晴好天气稳定发挥的“太阳鸟”不用,而选择了一路“抗糟”的幕利门系和90号,今秋南浔市500公里比赛“应邀如期”的不好飞,当日未见鸽,第二日上午张先生报进指定鸽冠军、季军,我棚90号子代与冠军同时到达(张先生电话介绍,因赛前状态不好未指定),“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一次成功的主要原因,或许完全是掺进的其他血缘和张先生的精心驾驭起了关键作用,但至少证明我的思路没有发生大的偏差。其实这种思路并不仅仅局限在鸽会赛或俱乐部赛,关于参赛公棚,笔者曾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针对目前国内以短程快速特性为参赛公棚主考的现状,侧重于抗逆性的选择是参赛羽数少、经济条件差的鸽友提高获奖概率的一种有效变通”(详见《赛鸽天地》2001年第二期《公棚参赛韬略》)。
电话:0531_5988313(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