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2月19-20日)两天都会有欧洲的国际鸽展可以看,这个消息几乎已经是人尽皆知了。点开文章,我看到鸽友们在下面五花八门的留言:
有人怀念已经因为疫情停办几年的廊坊鸽展;
有人提问为啥自家附近没有鸽展;
还有人问中国什么时候能有一场像样的信鸽展会。
看起来大家都很怀念这些鸽展。
好,现在我们把时间倒回到2016年,点开这篇《成都鸽展一日游 名鸽美女不可辜负(图)》,滑到评论区,你会惊奇地发现,大家对鸽展的评价并不像上一篇文章展现的一样友好。评论大多并不友善,激进者甚至会让你以为他真心不想这个鸽展继续举办下去。
表面上看,大家对于鸽展的态度看起来是如此矛盾:举办的时候都说这不好那不好,停办了又开始怀念,简直就像小孩一样口是心非。借用大作家雷蒙德·卡佛的作品名,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当我们谈论鸽展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我们先粗略地把一场展会,分为举办方、展示方和参与方。一场鸽展的意义绝不会只有一个,立场不同,看待这场展会的角度也不一样。
首先我们来看举办方。以成都鸽展为例,举办方是成都市信鸽协会,首先,信鸽协会的职责其中一条就是组织信鸽爱好者参加各类活动;其次,举办这场比赛,对于成都市信鸽运动的发展有着正向的推动作用;最后对于行业内的信息交流、互通有无有一定益处。
然后是参展方。鸽展的一个摊位费用并不低,更何况摆在显眼的位置,越是大型的鸽展越是如此,加上参展的物料、人工等等,钱还没到账,就已经先出去不少。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商家来参加呢?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一个鸽展能够带来相当规模的流量,这对于品牌的宣传是一个绝佳的平台;
其次大家在展会上带来的肯定都是自己拿得出手的东西,对于了解行业前锋的动态行情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有心人说不定能从一个鸽展里发现新的商机;
最后就是卖东西了。能够入围参展,对于自己品牌的背书已经不言自明。更何况铺天盖地的商铺、花样繁多的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就已经是相当刺激眼球了,在这种氛围下,人会更容易消费;而且能够在手里摸到、亲眼见到,不比网络上有说服力的多?
第三方就是咱们这些看展的人,也就是参与者了。其实能一掷千金的消费者毕竟是少数,咱们大多数人不过也就是个平头小老百姓,去展会充其量也就是凑凑热闹、聊聊天、过过眼瘾,并且有些鸽友有可能因为路途遥远还要额外加上路费。
这时候你可能就要问了,这一不追名、二不逐利,而且可能还要花钱,那这展会,是不是不去也行?
不行。
这不是一道简单的判断对错题,但很好理解。其实鸽展就和当下00后喜欢去的漫展(动漫展览)一样,是一个偏小众的爱好。大家参与其中,除了追求新奇之外更重要的是,当我们置身其中,能找到更多的身份的认同感。
平时我们作为一个养鸽个体,在我们住的小区中、生活的环境中,和我们一样人可能并不多。但这个展会一开,里面都是和我有着相同爱好的人,大家聚在一起,哪怕只是随意聊聊,都能感觉到开心、温暖。况且看到这样的盛况好景,虽然比不上去年的信鸽博物馆那么让人自豪,但相信每一个养鸽人的心里都会感到与有荣焉。
毕竟赛鸽,是我热爱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