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竞翔与运动竞赛一样,有两个决定着成败的环节——选材与训练。由于信鸽的归巢能力无法进行测定,不能象选运动员那样对每个个体进行专项测验,只能凭借鉴它的上代和平代的表现来推断,因此“血统论”在赛鸽选材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赛鸽选材的先决条件是选种鸽和种鸽的配对,保证好的血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赛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赛绩挑选参赛鸽。至于对好血统的理解、身体形态鉴别的标准、身体素质的要求等,都是科学养鸽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一些经验丰富的养鸽家对此有着专门论述。
本文想就赛鸽训练这一环节谈一下个人心得体会。训练的作用在于提高赛鸽的身体素质,使身体机能在竞赛期间达到颠峰,即出现竞技状态,从而提高飞速,夺取好的名次。训练对各种赛程的竞赛都起着重要作用,但对中短程竞赛(即天敌人祸因素较少)的作用尤其重大。体育运动训练的理论有丰富的内容,其中一些训练原则,对指导赛鸽训练是卓有成效的。
一、周期性原则
赛鸽与人一样,竞技状态的形成有其客观规律,任何一羽赛鸽都不能长期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为了在竞赛期间出现最佳竞技状态,就要划分训练周期,进行周期性训练;以通过市信鸽竞赛日程为例,一年可划分为三个大周期,在二个竞赛期中又各分为三个小周期:
冬训期 91年12月—92年3月
全年训练
第一竞赛期
第二竞赛期
准备期
竞赛期
过渡期
准备期
竞赛期
过渡期
92.4—5
92.6—7
92.8
92.9
92.10
92.11
每个周期有各自的训练任务和训练手段。例如,冬训期的任务是提高赛鸽的身体素质,应坚持较大运动量的训练,其手段主要是增加飞行时间,以家飞为主,重点是增加飞行量。冬训期是个极重要的训练期,赛鸽身体素质的增强主要依靠这一时期的训练。但在实践中,一些鸽友往往忽视这一时期的训练,造成懒飞,身体素质下降,影响下一年度的竞赛。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准备期的任务是保证竞技状态的形成,训练重点是增加赛鸽飞行的强度,采取的手段是增加短距离训放次数,相应减少家飞时间,逐渐形成竞技状态。竞赛期的任务是提高和巩固竞技状态,在竞赛中夺取好名次。竞赛期包括连续几站的比赛,要在逐渐增加的赛距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一是依赖于冬训中打下的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二是科学地在二次比赛中间进行调整训练,主要手段是较平和的家飞,有条件的,可在赛前3—4天上一次强度,手段是50公里左右的短距离训放,使赛鸽进入赛前状态。这个时期的训练既要防止运动量过大;影响赛鸽身体机能的恢复;又要防止停训,使赛鸽的竞技状态消退。过渡期的任务是对消退的竞技状态进行调整,消除赛鸽的疲劳,进行一个短时期的调整,准备进入下一个训练周期,训练手段以自由家飞为主。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每羽赛鸽的最佳竞技状态只能出现在某一、二个赛程上,因此,每羽赛鸽都应在赛前确定一个主要比赛目标,以这个赛程为主安排它的训练和比赛。能否调整赛鸽的竞技状态出现在预计时间,决定于饲养者的训练水平,这也是周期性训练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多年训练原则
一羽信鸽由幼鸽发展成为优秀赛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经过一个多年训练的过程。贯彻这一训练原则主要是通过多年训练计划。
1.每一羽赛鸽都要有一个多年训练计划。赛鸽的竞翔能力一般是在2~3岁时达到高峰,并保持一定时间。训练进行得越科学,赛鸽的竞翔能力保持的时间越长。欧洲一些优秀赛鸽的运动寿命可达七、八年,甚至十余年,并且保持相当高的竞赛成绩。在我国一般说来,应当为赛鸽制定一个五年左右的训练计划。多年训练计划是根据赛鸽身体发育特点,不同年龄确定不同的目标和训练计划,使赛鸽能连续多年参赛,并逐渐成熟和提高竞翔能力。
2.形成赛鸽队伍的梯队,是多年训练的基础。多年训练又是形成赛鸽梯队的保证,二者是互相依存的。如果赛鸽不分年龄大小、不管其竞翔特性,每年一上阵,全部放到底,最后所剩无几,结果每年参赛鸽几乎全是一岁左右鸽,还谈什么多年训练?因此,要逐步形成一个赛鸽梯队。在这个队伍中有青年鸽、有成年鸽;有短程赛鸽、有长程赛鸽;有主力赛鸽、有替补赛鸽。在同一个赛程出征的选手却有不同的任务:幼鸽主要是提高竞翔能力,为今后成为主力赛鸽做准备,一般放至500公里就可以结束比赛;成鸽中有的目标是在中短程中夺取好名次,中短程是它的主要赛次;有的中短程只是作为一个训练手段,不在乎归巢速度,目标在远程中竞争;还有的赛鸽是通过比赛鉴定它的竞翔能力,以便补充下一年度的主力赛鸽。
有了这样一个梯队,也就必然需要一个多年训练计划;如果较好地进行了多年训练,也就会形成这样一个赛鸽梯队。对于还没有形成赛鸽梯队的鸽友,当务之急是在自己赛鸽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一个切合实际的多年训练计划。
3.延长优秀赛鸽的运动寿命。一般说,赛鸽与运动员一样,在不同的赛程上表现出不同的能力。通过预先选材和竞翔实践,可以为赛鸽确定一个主要赛程,如果它在这个赛程上脱颖而出,那么就可成为这个赛程的主力赛鸽,以后几年继续参赛,不断提高成绩,这有利于我国整体竞翔水平的提高,不要在它的顶峰期退出竞翔(如果选为种鸽另当别论)。这也是多年训练的一项任务。我国许多优秀赛鸽一旦获一、二次高名次后,出于许多原因,就不再参赛了,致使我国很少出现在许多年中连续夺取高名次的名鸽。这是我国竞翔实践中的一个弱点。
三、“三从一大”原则
“三从一大”原则是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科学地进行大运动负荷训练的简称。在养鸽实践中,许多鸽友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了这一原则,例如人笼训练、落野觅食训练、停食停水训练、放水路训练、负重训练等都是“三从”训练的手段。
“三从一大”的核心是大运动量训练,这一点已经有不少鸽友实践过,并取得过很好成绩。大运动量训练的前提是科学地掌握运动量,这在运动员的训练中是一个尖端的科研课题,因为大运动量可以造就一个优秀运动员,也可以葬送一个优秀运动员,关键在于运用得是否科学,赛鸽的训练当然也是如此。
科学地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关键在于掌握好运动量节奏,及时进行调整。大运动量不是越大越好,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大,这样简单的理解与实践,训练效果则会适得其反。这一点尤其应引起鸽友的注意。
大运动量训练的节奏是大、中、小运动量相结合。赛鸽的机能状态不是总在一个水平线上,而是波浪式起伏的,运动量的大与小是要与其机能状态一致的。不掌握大中小运动量的结合,不及时进行调整,大运动量训练就无法长期坚持,如果硬行强制飞行,就会损伤赛鸽机体,造成不良后果。掌握大运动量的节奏,说起来容易,在实践中掌握十分困难,大运动量大到什么程度、大中小怎样结合、调整用什么手段,这不仅依靠训练理论,更依靠丰富的养鸽经验,悟出这个道理与方法,也就找到了赛鸽训练的真谛。
本人87年试着养几只信鸽,当时对信鸽的特性一无所知,经88年一年实践,掌握一些饲养常识,同时,借助我所熟悉的体育训练理论对信鸽进行训练。89年开始参赛,获通运市400公里第6名、16名, 200公里幼鸽赛雌组第4名、6名;90年获内蒙古500公里第7名,800公里(700公里级)第11名,通运市200公里幼鸽赛雄组第1名、9名、12名,雌组第1名、7名;91年获通运市300公里第4名,800公里第 1名,200公里幼鸽赛雄组第2名、5名、18名。我认为,我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能获得一些成绩,主要是运用体育训练理论对赛鸽进行训练所取得的成效,从而也证明把这些理论引进信鸽训练领域是有前途的。
(本文作者: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