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鑫
历史的车轮已驶入新的世纪,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泱泱三十万之从的中国赛鸽界也应该从上个世纪末引进外血种鸽的喧嚣中平静下来,紧紧跟上历史的步伐向前跨越。从昔日引种的量变中实现质的飞跃----依靠科学,潜心培育适合我国地理环境特点的快速赛鸽品系。
回顾我国的赛鸽运动发展是很快的,尤其是近十几年来,赛鸽运动呈现出各种赛事并举的繁荣景象。然而,作为赛鸽运动的根基,赛鸽品系的培育工作却十分滞后,从我国最早定型的种鸽“李鸟”及以后的“吴淞系”之外,叫响全国的名牌品系又有几个?尤其是近年来发展壮大的中短程赛事中,短程快速品系的赛鸽几乎被洋血统所垄断。这就说明,我国现在的赛鸽品系,不能适应赛鸽运动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培育与赛制相适应的品系上出现了空档,因此,只有被动接受外籍赛鸽的大举进入,被动就要吃亏,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培育出自己的快速赛鸽品系,就注定中国永远是欧洲赛鸽的消费市场。让经济富裕的外国人,从并不富裕的中国鸽友的口袋中掏出积攒的辛苦钱。外籍鸽的广告铺天盖地,无处不在。如果从中寻找国血鸽的靓姿确要很费一番功夫。正可谓是“满纸洋血统,一把辛酸泪”,长此以往,必将成为中国鸽界的一大憾事。
中国作为一个赛鸽大国,拥有三十多万鸽协会员,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有能力效仿李梅龄大师洋为中用,培育自己的赛鸽品系,我坚信中国鸽界的有志之士,终将在万众鸽友的千呼万唤中,培育出适应本土地理环境条件的优秀赛鸽品系。
引进外籍快速品系名鸽,对于改良国血品系,培育自己的优秀赛鸽品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引进外籍优秀赛鸽品系,就不能尽快提高我们国血赛鸽的竞翔素质。然而,引进应该有一个度,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不可一哄而上。欧洲拥有优秀的赛鸽,而并非所有的欧洲赛鸽都是优秀的,大量的引进必定会鱼龙混杂,一些劣质赛鸽便可乘机而入,严重损害了中国鸽友的切身利益。
客观分析国内赛鸽运动的发展现实状况,影响赛鸽国血短程快速品系培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赛鸽天地>>主编杨国英先生在第二十七期的主编寄语中有过这样的论述:“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我国信鸽界“引育结合训化品种”的说法甚为盛行,虽然当时国门尚未打开,“引”主要是指国内异地引种,但当时的这个提法确实对推动那个时代的信鸽科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在不同了,国外信鸽通过多渠道入境,有实力的鸽友也可以直接赴欧洲购鸽,于是“引”的浪潮淹没了“育”的声音,引进来就出仔参赛,不成功就再引进、再了同,循环重复。这种现炒现卖的速成法被北京人戏称为“暴氽”,暴氽可以出赛鸽家,但绝氽不出育种家。”此外,是商业的动作,一些鸽界大腕引种的目的不在育而在销,或是现趸现卖,或是孵雏售仔,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投资,获取利润,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繁育,更何况品系的繁育并非一朝一夕可成,并非心想事就成,努力就成功,它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敢于进行风险投资、具有长远利益的鸽界智者的努力。再有,缺乏创新意识,不敢标新立异,我国有的地区并非没有适合本地特点的属于自己的赛鸽品系,而不不敢标新立异自立门户,这主要是利益的驱动和个别鸽友有严重崇洋心态,拒国血鸽于千里之外,极大的阻碍了国血品系的发展。
我国的赛鸽已与世界接轨,我们总不能长期用引进的外籍鸽去参加世锦赛吧!记得在中国的互联网最开始的时候,有人形象的比喻为,一批理念偏执的业界疯子与一群不吝啬钱财的傻子扯起来的。那么我国的赛鸽界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英武之士呢?若大一个中国大手笔成就名鸽者不乏其人,而缺乏的是以培育国血为已任的有志之士,需要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育国血人憔悴的献身精神。当然,培育优秀的国血品系,并非鸽界有志者的个人行为,而是中华鸽友的共同大事,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为国血的品系培育铺平道路,营造一个良好的繁育氛围,给国血品系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其在蓝天中自由竞翔。
国血赛鸽需要爱的奉献,这是我们鸽界同仁共同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