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为赛鸽繁殖和比赛做准备的时候,同时也是疾病开始流行的季节。许多有经验的鸽友在春季种鸽配对以前就着手清理呼吸道,驱除毛滴虫,以便使种鸽和选手鸽都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强壮的幼鸽和令人满意的比赛成绩。
在我所接触到的鸽友中,对寄生虫疾病的预防工作可谓是尽心尽力。他们经常常规性地投喂驱除毛滴虫和球虫的药物,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就是驱虫的全部内容。其实,赛鸽寄生虫病的预防工作远非这么简单,而且毛滴虫和球虫也只是赛鸽体内寄生虫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寄生虫是鸽友们所不了解的,但是对赛鸽身体的危害不亚于毛滴虫和球虫。为了更有说服力,我将结合我在临床上见到的两个病例加以说明。
病例1:2006年年底,我接到了一只病鸽,主人把它送来的时候已经是十分虚弱。主人告诉我:它最初表现为腹泻,排绿色粪便,有时有血,随后体重下降、消瘦,精神不好,食欲下降,眼砂的颜色变浅,经常立起羽毛蜷缩在鸽棚一角。主人已经使用了各种药物对这只病鸽进行治疗,但是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我在经过全面的检查后发现这只病鸽有严重的贫血,血液的比容只有23%,远远低于正常赛鸽38%-45%的水平,很显然这只病鸽患有贫血症。再进行粪便检查后又发现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蛔虫卵和红细胞。经其它的检验项目佐证和相互验证,确定它患有严重的肠道寄生虫病。经过对症治疗,5周后恢复正常。
病例2:2005年夏天,接到一只病鸽,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消瘦。主人最初认为是呼吸道感染,先后按照衣原体、肺炎等病症治疗,但是不见好转。血液检查发现严重贫血,粪便检查只是发现少量的虫卵。在利用X射线对呼吸系统检查时,发现后胸气囊有炎性渗出,且形状不正常。当时怀疑可能是霉菌病或者肿瘤造成的占位性病变,于是决定进行开腹检查。在切开腹腔以后,看到的是大量的线状寄生虫(图1),虫体直径大约有1毫米,长度30-50毫米,虫体紧紧地贴在气囊表面。由于虫体的束缚,气囊根本无法自由地膨胀和收缩,这就是病鸽呼吸困难的原因。将腹腔里可以看见的虫体全部清除掉,大约有30多条,每条虫体的消化道里都充满了病鸽的血液(图2)。术后60天追访,病鸽体质有所恢复,但是还没有完全复原。由于条件限制,没有对取出的寄生虫进行种类的具体鉴定。
上述两个病例的罪魁祸首就是致病性线虫。线虫是线形动物门中寄生于家禽体内的多种线虫的总称。不同种类的线虫寄生的部位有所不同,有的寄生在消化道里,有的则寄生在呼吸道里,还有一些会寄生在腹腔里。但是,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从传染方式来看,不管有无中间宿主都是病从口入,都是通过吃下虫卵受到感染。虫卵经过病鸽的嗉囊、腺胃、肌胃,其壳壁在消化液中浸泡变软,然后再由肌胃磨损变薄,使幼虫很容易钻出卵壳。
其次,从危害方式来看,也基本相同。
1、主要危害
(1)大多数线虫都是在病鸽体内吸食寄生部位的血液。从图2可以看到,线虫的消化道里充满了病鸽的血液。其结果造成病鸽每天都在失血,久而久之就是营养不良。对于赛鸽来说,比赛是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血液要将肌肉运动所需要的氧和葡萄糖等物质运送到肌肉,又要将肌肉运动代谢出来的二氧化碳、乳酸等废物运输到肝脏、肺脏等器官,直接或者经过代谢后排出体外。血液量的不足,无法满足竞赛的要求,还会刺激病鸽体内的造血以及相关系统开始动用体内储备的营养物质制造新的红细胞、白细胞、血浆蛋白等血液成分。体内寄生少量的线虫可能不会引发明显的症状,仅仅表现在饲料消耗上升、竞技状态下降等,也不容易被饲养者发现。随着虫体的增加,失血量的上升,症状也就自然而然地随之加重。
(2)线虫对黏膜的机械性损伤。多数线虫在幼虫阶段都有移行过程,所谓的移行过程就是幼虫钻入消化道的黏膜,向自己特有的寄生部位移动。幼虫侵入时破坏胃肠黏膜的正常组织结构,开始时造成黏膜出血,随后被损坏的黏膜开始感染发炎。另外,成虫寄生时也将口唇插入黏膜,吸食黏膜下血管里的血液。对于病鸽机体来说,寄生虫的口唇是异物,使得破损部位长期受到刺激,处于慢性炎症中。
(3)继发感染。在临床诊断中经常见到线虫和其它疾病同时感染的现象。正常的胃肠黏膜有一层很薄的保护膜,能阻止有害细菌接触到黏膜造成感染。线虫的口唇能够轻而易举地穿过这层保护膜,直接把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带到黏膜的组织中,甚至直接带到血液里,造成严重的感染。
(4)大量的线虫在肠道里寄生,纠结缠绕在一起,阻塞肠道、胆道等腔体,影响其正常的通畅,严重的可使其梗阻。笔者曾经在一只肠梗阻的病鸽的小肠中取出44条蛔虫。
(5)线虫一旦感染病鸽,就会在病鸽体内迅速生长,并且大量繁殖。线虫的卵巢能够孕育大量的虫卵(图3)。虫卵被排出体外后,就可以感染同一鸽棚里的任何一只赛鸽,特别是那些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的幼鸽和体质较弱的成年鸽。
2、线虫感染的主要症状
(1)营养不良,特别是感染线虫病的幼鸽经常表现为发育不良甚至出现僵鸽,从而丧失比赛和繁殖的价值。成年的病鸽通常症状较轻,经常表现的症状是贫血和器官的功能减退,严重时换羽和繁殖都停止。
(2)精神不好,羽毛没有光泽、零乱,经常闭目呆立在角落,行动和对刺激的反应都比较迟钝,食欲不好,水便,有时候还带有血便。
(3)如果对死亡后的病鸽进行尸体解剖,就会发现病变主要集中在肠道,少数出现在呼吸系统、体腔等部位。病变部位出现黏膜发炎、出血,出血点周围经常形成小溃疡或增生的小结节。经常有虫体的头部还钻在黏膜里,身体还游离在黏膜表面。
3、诊断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检查病鸽的粪便,如果发现虫卵就可以确诊。血液检查和尸体解剖也有一定的辅助意义,至于病例2所提到的体腔内线虫感染,在实际诊断中很少发现,要想确诊必须借助复杂的技术手段。
4、治疗方法
驱除线虫经常使用的药物主要有:左旋咪唑、甲苯咪唑、四咪唑等多种。值得注意的是病例2所提到的腹腔线虫,用药时一定要谨慎,因为虫体不在肠道里,即使虫体死亡后也无法排出体外。虫体分解后,产生的有毒物质会刺激组织发炎,有的虫体碎块还可能随着血液流到其它部位形成血栓。基于上述原因,又因为该鸽(病例2)价值不菲,只好通过手术取出。
5、预防措施
(1)要搞好鸽棚的卫生,鸽棚的地面尽量采用铁网将赛鸽和粪便隔离开,避免病从口入。
(2)严禁麻雀、天落鸟将虫卵带入鸽棚,新引进的赛鸽应该驱虫后再混群。出现病鸽及时隔离、治疗。
(3)每年进行3次粪便虫卵检查,特别是春季的一次最为重要。笔者认为:不确定是线虫感染就不必使用药物,因为即便是少量地使用药物,也会对赛鸽的肝肾功能产生副作用,这对赛鸽状态的调整和保持是不利的。所以,我坚持先检查,后治疗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