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砂雌”的故事
60年代初,南京评事街外号叫“大宓子”的简陋鸽摊和对面的气派得多的王金福鸽店,是南京鸽友最集中的地方。
王金福每天早早下了门板(老式的拼装的门),鸽友接踵而至,有头脸的就会坐在店堂里的方桌四边的屋凳上喝着热茶聊鸽子,次等的就坐长条凳上。我们只能见空溜边,看着一排排店里关在笼子里的鸽子,乘着大人不注意偷偷溜到过道往里觅一眼后面院子里的活条赛鸽。至今还记得他家鸽舍跳板上站着的黑色雄鸽在阳光下泛着红光,宽宽的前胸,栗子形脑门,开花鼻瘤,威风凛凛。后来才知道,那叫李种。后来鸽市搬到了东牌楼,而今天,南京甚至已经没有一个正式的鸽市了。
南京城最高档的华康鸽子店在三山街口,正临三山街大街,店面宽敞,那是有身份的人去的地方。华康鸽店的一羽绛雄鸽在国庆十周年放飞北京的1000公里当天归巢获得第一名,这大概是最早用于放飞而且成绩最好的绛鸽了。
大光路顾福俊的家是我常去的。他家是平房,就在自己加盖的阁楼上养鸽子,饭桌就在楼板下面。去了他都会赶快扒完饭,放下饭碗就搬一把梯子从一个洞口钻上去,一只一只抓鸽子给你看,可贵的是从对潘常仁那样的知识分子到对我这样的懵懂少年一视同仁,绝无轻慢,有鸽子下蛋也不吝啬,熟识的都能满足。
就是在这个只能容两个人站立的鸽子笼里,我有幸多次上手看过那只大名鼎鼎的“白砂雌”,它是一只58年的灰雌套中国脚圈。本身上海周延禧兰州11名同窝,白砂但却是透着一层黑釉底子,灰色凡尔赛深深下陷,白色眼砂象泡在一层黑油里,鼻型紧贴尖尖的白玉嘴,长长的大条,身体呈现蝙蝠型手感极好。另外就是“头窝雄”、“二窝雄”这两只黑斑紫砂眼雄是上海钱满和的放飞兰州8名鸽在顾先生家的第一窝和第二窝,因此得名。这些鸽子就是南京鸽界家喻户晓的顾福俊先生卖了自己谋生的马车和牲口从上海引进的铭鸽。
后来他全家下放农村,临走把这几只鸽子留在光华门外河堤上一个姓周的音乐教师那里,我又再次在周老师的堂屋的一个方桌底下见到过这些打了死条的鸽子,可白砂雌已经不知去向,头窝雄,二窝雄乱毛眦拱早已失去了旧日的光彩,真应了落难的凤凰不如鸡,当时我也要下农村了,虽痛惜万分又爱莫能助。
我亲耳听顾福俊先生在世对我讲“白砂雌”的儿子“北京六奖雄”,一只非常漂亮的浅雨点白砂雄鸽就是徐桂海“二对五”其中二奖的上代种雄,二奖是他送给鸽友的一对蛋出的鸽子的后代。顾先生回城后又赢得南京首次2300公里疏勒河季军,而“白砂雌”对“头窝雄”的后代在我家出的一只雨点白桃砂眼雄鸽,也在1984年南京放飞疏勒河获得第14名。后来顾先生又要回这只雄鸽我也只好忍痛割爱。
南京鸽界有多少超长距离赛鸽是出自“老白砂”这只鸽子,已经无法统计,应该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吧?这里面就有今天鸽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因为当年他们也从我手里引进过这羽鸽子的后代,就不报出名字了,不知这算不算“品系”?算不算“国血”?
多少年后哪怕是在遥远的国外,这些往事,尤其是这些活灵活现的一只一只鸽子时刻都会出现在我的脑海几十年都不会淡忘过。有人说国血就是怀旧,这话并不错,可怀旧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经历上的,没有这些经历又从何怀旧?而这些长长的经历由几代人接续下来才出现了能够放飞3000公里以上的中国信鸽,历史不就是建立在这些一个一个故事之上吗?从《史记》到《春秋》……,这可不是“大清朝的辫子”啊!
当年上海鸽界除了前面提到的周延喜、钱满和、还有丁培兴等,云南还有陈文广的“高原羽点”。以为国血只有李鸟、汪种、高家绛等几大品系这并不全面。南京至今也没有人说“国血”这个称呼,而是大多以鸽名为品系,比如:老白砂雌、头窝雄、二窝雄、华康的绛、包括马鞍山徐桂海二对五、88281……
虽然没有人说“国血”,你又怎么能够忘记那些曾三次,甚至四次从2000公里以外经过“春风不度玉门关”“风吹草低见牛羊”,透着不凡,似乎总在回望那遥遥不生寸草,千山万水之外天涯之路的中国信鸽呢?
90年代在北京有人请我去他家鉴鸽,主人一只一只抓给我看,问我:“你说外血和国血究竟有什么区别?”
我说:“你别抓了,让鸽子洗把澡吧。”主人不解,倒了一大盆水放在院子里,鸽子洗完澡在小院里展开翅膀躺了一地晒太阳。这时我猛一跺脚,鸽子全喷起来了,但有的鸽子机灵地一个打滚就窜上了房顶一溜烟儿就飞上了蓝天,而有的却费尽了气力却再怎么挣扎也飞不上房了。
我说:“你看见了吧?这就是外国信鸽一碰上下雨就歇菜的原因啊,还用分吗?”主人恍然大悟连说:“不用,不用了。”我建议他先淘汰那些洗过澡飞不上房的鸽子,而不要管它们有多么辉煌的“品系”、“血统”。过去的养鸽家大多不宽裕,买一只鸽子很慎重,这也逼出了看鸽的一双鹰眼。
所以“品系”是赛制筛选出来的,人是顺应了这个赛制才取得了成功,什么样的赛制决定什么样的赛鸽,也就决定什么样的评判标准。就像短跑运动员和长跑运动员,你说哪个更“先进”哪个又更“适应时代潮流”呢?
中国信鸽不能象没有发生过一样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也许,是时候应该有人来编写中国信鸽的编年史了,趁着人们的记忆还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