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地·公棚·协会·俱乐部·商城·拍鸽·鸽业·论坛·博客·日记·百科·分类·鸽问·积分·图库·鸽圈·播客·会员区
中国信鸽信息网
中信网
手机版
中信网
在线铭鸽展售
鸽具饲料展售
让人欢喜让人忧
2001/11/11 20:06:11
分享
                                 
    时下,国内鸽坛常有重金引入种鸽的消息。有的鸽友频繁奔波于国内各地种鸽舍,更有甚者亲赴海外,非比即荷,间或美日。一出手多则数十万美金,少则上千元人民币,引入种鸽立马作出参赛,飞不出来再引,边炒边卖,边卖边买,周而往复。面对这种局面,该当如何评价?用当今流行的一句台词:让人欢喜让人忧
    何以谓喜?因为这种现象可以说明改革开放,百业俱兴,广大鸽友有条件在赛鸽运动中投入更大更多的精力、物力,尤其是对于“一滴血”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较之过去那种“一把苞米一瓢水”的穷养鸽瞎白相(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无疑是一种巨大进步。
    何以言忧?因为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另人注意让人担忧的盲目现象、务虚现象。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赛鸽运动发源地的沪宁一带曾流传“引育结合,训化品系”、“饲鸽贵在引进,重在选育”等等说法,细心体会、用心感受我们会发现,诸多前辈早已竟异口同声的道出了竞翔活动的最高境界:先引后育,旨在于形成自家品系,“引”只不过是为“育”提供原材料的一个必要过程,核心在于“育”,没有“育”的“引”只可能出现短暂的赛绩辉煌,犹如昙花一现,绝不可能有长久地稳定发挥。当然一次引种不可能一劳永逸,在“育”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借助外来血缘提高自家血统活力、丰富良性基因储备,反过来不能因为承认需要不断的“引”,便“躺靠在‘引’的肩膀上”,“引”多“育”少,只“引”不“育”,“育”同“引”主次关系的颠倒,将导致我们在国际鸽坛永无拿的出手的品系,接轨国际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此乃忧之首。
    “引种不进本地棚,援鸽不援当地友”。这在我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由来已久。赛鸽运动是一项地区适应性很强的活动,引进当地或自然环境类似地区长久稳定发挥的血缘家族,是快出成绩、出好成绩的最捷径,众所周知。引种过程中何以普遍出现这种“舍近求远”的现象?笔者不揣浅陋的以为这是我们特有的某些人文因素作怪,“门户之见”、“人云亦云”、“一哄而上”皆应划归此列,根深蒂固,贻害无穷。此为忧之二。
    挂“CHN”环前名次鸽拍不过一只国外参赛者的迟归鸽,一只地方赛的冠军鸽价格抵不上一只“原环”的子代鸽,这种奇怪现象是所有有引种、援种经历的朋友所了解的,都晓得不正常、不对劲,嘴上说说罢了,一旦轮到自己掏荷包,保不准还得就范。当然,如此这般对于少数操持“经营”者来说不失另一个层面上的精明,就连目前的这种局面说不定还是有意促成的呢!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引种用于参赛的朋友来说,这种崇洋媚名现象无异与“买椟还珠”,崇坏了别人,坑苦了自己。此为忧之三。
    忧之四、五……。
    重“引”轻“育”,“育”的过程中又伴随着如此多的不理智、不务实……的现象。导致改革开放以来,竞翔大环境如此之好,却久无品系(品牌)诞生。对于一个竞翔大国来说,有没有品系的问题不可小觑,没有品系,分速再快,归巢率再高在国际鸽坛也不会有其应有的地位,始终不能算是竞翔强国。1997年《中华信鸽》杂志召开撰稿人会议,“中鸽协“领导到会指示”暂停对于品系的探讨。笔者暗地里以为,领导不赞成探讨不等于也希望我泱泱三十万会员之竞翔大国,在国际鸽坛始终无自己满意别人认可的品系。真正目的在于惟有避开无谓的争论,才更有利于广大会员耐得住寂寞,蹋下身子潜心科研育种,才更有利于品系的早日诞生,实乃切中时弊、局高望远之良苦用心!我愿意为中华品系的早日诞生鼓与呼,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来源: 原创
投稿人姓名: 郑云涛
联系电话: (0531)5988313  
加入时间:2001-10-11 20:37:06 
 
文章很值,赞赏一下
发布时间:2001/11/11 20:06:11
下一篇
上一篇
发表评论
表情
登录
匿名评论
选择表情
所有评论(0评论
更多评论正在加载中…
首页关于我们推广方式客服中心意见建议网站导航APP下载

Copyright © 2000-2024 ChinaXing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深圳 电话:0755-28156678、28156809 传真:0755-28156678
我要投稿 建议反馈及投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ICP证编号:粤B2-20040374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2110号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