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鸽的女孩:当我终于“飞”进大学
编者按:2012年,当“小小欢乐鸽”还是高一小女生的时候,在中信网写了篇《中学养鸽:为了高考我已放弃》,当年她的梦想是考上清华北大。两年后,当她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她已是复旦大学大一新生,她对爱鸽的那份痴情还在继续。
有人说,青少年养鸽必定会“玩物丧志”,但“小小欢乐鸽”对鸽子的迷恋,却让其在青春期避开了沉迷于游戏、小说等不良爱好的诱惑。如今的她,看着校园里鸽子,仍然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女孩……
(一)标题不是在哗众取宠
也许我不该拟下这样一个标题,有人会觉得它是在哗众取宠。
就算是吧。
这并非我的本意。在我眼里,正如我一直强调的:所谓“天下鸽友是一家”,我们这些爱鸽的人,只要怀着同样的心,同样的执着和热情,就不应该有什么隔阂。不管是年龄、性别还是职业、身份上的差别,都丝毫不足以改变我们的初衷。
所以,一个小女孩,那样深切地爱着这些精灵;或是一个少年,在鸽坛崭露头角,他们和所有养鸽人一样,只是顺从自己的内心罢了。之所以给人以“哗众”之感,不过是“众人”一开始就对他们怀着主观的偏见而已。
(二)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
今晚打开QQ收一个文件,发现一天之内涌来十几个好友申请,备注都是“鸽友”。想想可能是两三年前在中信发的日记又被搬上了首页,或是怎样。不然,不会忽然集中出现这么多申请。打开浏览器,键入“zgxgxxw”,贴心的搜狗自动记忆,打开了熟悉而又陌生的中信网。仔细查找,果然,这里正在争论一条新闻:17岁的少年玩公棚,支持还是反对?然后发现自己往日里写下的文字,被中信引用在网页上。
登陆账号,找到了写在2012年6月8号的文章。原本只是发表在“赛鸽日记”上的一篇个人感受,却被中信网“移动”到了另外的区块,并冠以“女中学生鸽友:为高考我放弃养鸽”的题目。
也许编辑认为这样的字眼更能吸引读者?似乎的确如此,接近三万的阅读量,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再看看评论区,直到2014年9月,依旧有鸽友的评论。这其中有支持,有反对,有奚落,也有质疑,更多的是——共鸣。
是的,共鸣——因为我们都是爱鸽之人。
仔细查了一下,发现我的“小小欢乐鸽”账号,注册于2007年——那时,我只是一个11岁的小孩,刚学会上网。我的父母,我身边所有的人,谁也不知道这个11岁的孩子对鸽子有着怎样的痴恋。
7年过去了,那个稚嫩的小女孩如今已经成人。可是,她还是像从前那样,单纯地痴恋着那群蓝天下起舞的精灵。
7年的时光里,鸽子在她的岁月里烙下了怎样的故事,她一个细节也不会忘记。
别人只是知道,她喜欢鸽子喜欢得有些任性,却不知道这种任性背后,是怎样的青春和梦想。
(三)养鸽子没有让我“玩物丧志”
行文至此,好像已经偏离了题目。反正,我也并不想确定一个明显的主题,只是谈谈自己的观点和感想。
看到17岁的男孩独自北漂,并训养出如此优秀的鸽子,我赞叹他。算来自己比他大一岁,应该是他姐姐了,但却并没有这样的勇气来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放手打拼。我可能更多地还是一个“乖乖女”,乖乖地,受着畸形的教育体制的压迫。
如今,反对青少年养鸽的人群中,最高的呼声莫过于“玩物丧志”。有很多鸽友读了我之前的文章,苦口婆心地劝我不要养鸽。他们现身说法,将自己的教训讲给我听。我真心地感谢他们的劝导,但并没有停止养鸽,直到高中转学后才因没有地方养而被迫中断。年长的鸽友们的那些劝导,时时提醒我,“玩物”无可厚非,所需要的只是把握好“度”的问题。
记得上初中时,每天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放出鸽子,眺望它们在朝阳下的身影。等家飞归来,又要哄它们进鸽舍进食饮水。然后再给那些哺育幼雏的爸爸妈妈们一一关照了花生米,才背着书包去上学。有多少次,班里的同学轻轻帮我摘下头顶的一片鸽毛。
晚上到家,吃完饭便是打扫卫生的庞大工作。20只左右的小队伍,照顾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是清点过后少了哪个小宝贝,又不免接着一整夜的猜测与担心。那情形,真的像一个母亲在担忧她未归的幼子。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我远离了那些极易侵染青少年的网络游戏、虚幻小说、无聊的电视节目等等这些大众化的东西。小学五年级时父母离异,我与母亲单独生活,但并未因此走向孤僻、自闭,或是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相反地,当我看到一个个有些丑陋的家伙从破壳而出,到亭亭玉立,当我看到几天未归的鸽子站在栖架上梳理一身脏乱的羽毛,当我听到雄鸽与雌鸽相互应答——我感受到的,是生命的纯真、是爱的温暖、是希望的力量。而这些,如果不是我养着一群鸽子并爱着它们,又怎么能感受得到呢?一个被迫地“爱”着弹琴、画画、跳舞的孩子,或是一个把自己交给流俗的电视娱乐节目、网络游戏的孩子,或者是一个整日埋头于书山题海的孩子,哪有机会体验这种生活的美感呢?
也许有人说,孩子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养鸽子会影响学业。这种理由看起来很充分,可是我想说,对于一个孩子,学习固然重要,但学习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同时,学习文化知识(其实就是如何考试)也并不是学习的全部。一个学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学习上,也没必要把学习的时间都交给那些千篇一律的课本,他需要自己的爱好。养鸽子的过程,让我学会了爱与付出,也学会了勤劳、独立、自理。
所以,只要恰当处理学习与爱好的关系,这两者是可以统一的。这一点我已经反复强调过。如果一定要找什么依据来证明,我并无太充分的理由。因为这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学业的好坏,只能以分数来衡量,而显然并不是每一个青少年都适于考试。但是就我自己来说,养鸽子确实对学业利远大于弊。
我真心地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对养鸽一无所知,经济上也并不宽裕,可是他们给了我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我写下的这些话,他们永远不会看到;我对鸽子的痴恋,他们也永远不会理解。可他们给了一个孩子最开明、最自由的空间,有什么比这更有益于她的健康成长呢?
(四)两年前的高中小女生终于“飞”入复旦
最后我想呼应一下题目:当我终于“飞”入大学。
上一段论调并不是勉强的托辞。拿我自己举例——两年多前发那篇文章的时候,我高一,如今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大一。
那时候我的梦想是进入北大——这座中国最顶尖的学府。如今我却成了复旦学子中的一员。半年前的那场高考,显得那么戏剧化。几分的差距,让我与梦想中的北大擦身而过。作为天津考生,与我分数类似的同学,九成以上都留在了北京,要么进清华北大最边缘的专业,要么进了人大。
只有我自己,“鸽子东南飞”,来到了上海,来到了复旦大学。
当我终于“飞”入大学,飞入复旦,我不后悔我的选择。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这是融于复旦人血脉里的信仰。“自由”,是的,我爱这里的自由,学术的自由、思想的自由。这里,没有清华北大那样厚重的名利气息,也不受太多政治因素的干扰。当年的“小小欢乐鸽”,如今已是“大大欢乐鸽”(好别扭的名字~)。在复旦的校园里,风景如诗如画,她徜徉在这充满自由的校园里,内心对鸽子的爱却依旧像儿时那样纯粹、那样专注。
你会看见一个瘦小的女生,她时常背着书包在校园里伫足凝望——循着她的视线,远处的蓝天白云下,一群鸽子正上下翻飞。请你不要怀疑——此刻她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她的双脚踏着大地,内心却和那些鸽子一起翩飞;凛冽的寒风将她吹得几乎失去知觉,她却又从这片刻的宁静中抓住了某种潜在的力量。她和它们一起飞,忘了疲惫、压力与烦恼,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寂静而又自在地起舞。
她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再开辟一处院落,搭起一座鸽舍,养起一群鸽子,过平实而简单的生活。她也会训练它们,送它们去比赛。真正的勇士,不会怯于展露自己的才华。结局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里,收获生命的充实。她会这样告诉自己的鸽子,也会这样告诉自己。
她知道在这个功利化的社会里,这个梦想成真的机会有多么渺茫。然而,只要怀着那一丝希望,她便会向着无尽的远方,自由地飞翔。
一鸣惊人
结于2014年12月18日 2:29
2014年《复旦校园里的鸽子》:
2008年照片《小小欢乐鸽的快乐生活》:
注:中信网原创文章,未经同意,其他站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