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陈立海先生谈用遗传学原理指导育种实验
信鸽育种,是每个真正热爱信鸽事业的人都很重视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养鸽最难解决的问题。其实,我们每一位鸽友早已不断地进行着这样的育种实验工作,只不过没有上升到理论的角度去加以系统整理而已。《遗传学》告诉我们:生物的表现型是由能够度量的性状控制的,而且这些性状呈连续变异。信鸽也不例外,存在连续变异的性状,如信鸽的抗病力、归巢性、飞速的高低、智力的聪愚、体型的大小、龙骨的长短、耻骨的松紧、眼砂的浓淡、眼志的宽窄、砂型的薄厚、雌雄的多寡、羽质的柔燥、翅膀的软硬、颜色美丑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信鸽来说尤为重要,很有必要对这些方面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从而进入到研究的高度。
首先,我们必须学习以下几个遗传学方面的知识:
第一,每一个基因型并不只表达为一个表现型,而是影响一组表现型的表现,其结果模糊了不同基因所决定的表现型之间的差异,因而不能将一个特定的表现型归属于一个特定的基因型。
第二,许多位于不同基因位置的等位基因,都能使某一种被观察的表现型发生改变。
第三,由于环境影响,两个具有相同基因的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表现型,这种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非一一对应的关系,掩盖了孟德尔定律对这样的遗传性影响(其实它们从本质上还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只不过要修订一下表现型的比率)。
遗传学家运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群体中的可连续性的遗传学问题,其核心是预测不同表现型的个体杂交后将产生怎样的后代。这对我们研究信鸽育种的实验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们在育种实验中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所有观察到的数量性状的变异,是否完全由遗传变异影响的结果(也就是是否符合孟德尔原理,或摩尔根定律)?是否有分散于群体中的各个等位基因对该特性有不同的影响?或者说,所有的变异都是环境因子的变化和发育干扰的结果?
第二,如果存在遗传变异,则各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
第三,遗传变异对表现型的作用有多大?是几乎所有的变异都来自环境变化和发育差异?还是遗传占主导地位?
第四,是否许多(或者一些)基因座的变化与数量性状相关联?它们在基因组中是怎样分布的?
第五,不同基因座怎样相互作用而影响性状?是否存在显性基因?是否存在上位效应?
第六,是否存在非染色体异常效应(如母体效应)?
对于以上问题的研究,是我们养鸽人应长期坚持的方向,当然,目前我们每个人不能借助于DNA分子法去研究信鸽的遗传变异(当然,某些科研单位就完全可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只有通过常用的数理统计学原理去进行《比较鸟类学》的研究,而且这种研究是我们每个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人都能做得到的。
《陕西日报》2015年4月14日报道的“陕茶一号”发明者——普通农民王衍成,历经二十二年辛勤研究终于育成享誉全国的高级茶种的事迹,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只要我们每一个养鸽人都能坚持科学养鸽、科学育种,潜心钻研,扎实认真、耐心细致地做好育种实验的每一步工作,从优秀种鸽的选育,同品系、同血缘个体的收集,选育远亲优秀辅助群体,进而开展近交、远交,同品系、同血缘等的杂交实验,并能做好科学的分类统计和详细的记录。利用现代统计学原理对此加以分析比较,并及时对实验方向加以调整,使之始终保持不偏离优良血统这个主线,用赛飞这个有力武器不断加以检验,并及时予以强化成果,就一定能育出属于自己的一路血统鸽子。
从近十几年的资料报道看,北京的王大亮、河北的夏卫东、南京的莫家旺、上海的胡维奇已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榜样。有条件、有兴趣的鸽友不妨学他们育种的路子试一试,肯定您必有收获。
以上是自己结合学习《遗传学》知识和三十几年养鸽育种的经验,愿奉献给广大的鸽友,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还请大家指正。(由陈立海先生口述,慕毓玄文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