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秋赛,各地都是滑铁卢的消息。从公棚到地方,特比环到路训,一个百十公里的路训都回得惨不忍睹,莺歌燕舞。很多人都在找原因——有说鸽质退化不耐翔的;有说空气、饲料、水污染的;有说天网密布,掳鸽勒索的;还有说病疫流行,防不胜防的;细细想来,这些东西十几年前也都有啊,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鸽子不也照样赛得如火如荼,没像近年一样惨淡经营呀!
木桶的盛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频频发生的赛鸽大量迷飞,短板究竟在那里?在我看来,近年协会俱乐部化,赛事组织商业化,进而逐渐兴起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才是根源。为什么这样说?你可以回想十年前,协会、俱乐部、公棚里运作赛事的都是什么人?养鸽人!很多都是在鸽棚里摸爬滚打几十年,铲了大半辈子鸽粪的老扫匠。他们有一份纯真的爱鸽心、赛鸽情,对训赛有良好的直觉和悟性,自己的鸽子也在鸽车里呢——冷热交替阴晴变化的过度,起风降温前后的瞬间,雨水来去交替的契机,训练比赛的节奏他们都能够凭经验很好的把握,集鸽司放比赛场次的安排能达到赛鸽的基本规律。
而现在呢?俱乐部、公棚老板很多都是刚刚养上鸽子的土豪,即使是真正的爱鸽人,俱乐部主事的经理人要么是老板空降,根本不养鸽,也不爱鸽的亲信;要么是十几年没安静的在鸽棚里铲鸽屎,亲手饲喂操训鸽子,早已蜕变成流连于大户间的酒囊饭袋。老板要赚快钱,手底下那么多员工拿工资;员工要图表现,个人的发展空间要拓展,“靠山吃山,靠鸽吃鸽”的人越来越多,无可厚非。但赛事运作需要反复实践、不断反思,贴近于实战的能耐,被几个不养鸽子的人开会决策,简单的上网看天气预报,一味强调无雨、天晴,有太阳取代。反正鸽子丢再多也没我的在里面!
英国一位著名学者说过:将军一旦可以远在后方,一旦不再直面鲜血和尸体,是否会使战争变得更加轻率和残酷?经济发展的规律是行业越发展,市场和职能越是细分,纯赛事操盘会有独立存在的地位。然而训赛又是要有责任心,有灵感、专业和创造力的行当,人精力和能力的局限,混进太多物质东西,碰巧主事人又是个只需对老板负责,不须对鸽友负责的职场混子,一地的赛鸽形势还能出类拔萃吗?
赛鸽训赛情势变幻莫测,没有人会提供一套有效的方法,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摸索总结。屋顶的小红旗,放在鸽舍内外的温度计、湿度计或更高科技的监测设施,鱼缸里的鱼,周边飞鸟的表现,对比赛日的选择都有很大的帮助。监测和细节的观察——请问如今的赛事操盘手们做了多少功课?看起来适飞的放鸽天成为鸽难日,好的放鸽天被错过,接下来的比赛自然就是捉襟见肘,伸手打手,伸脚打脚了。
红军时期的洋顾问李德,不顾现时情势,瞎指挥乱命令,结果铸下大错,丧师失地,损兵折将,葬送了大好的革命局势,令红军被逼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彭大将军骂李德和党内的教条主义领导是“崽卖爷田心不疼”。这个话用在当今鸽界可否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