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听到这种论调:“好赛鸽不一定是好种鸽?”我就纳闷,你凭为什么这样认为?
1.你养了几年鸽子?
2.你对鸽子理解多少?
3.你的鉴鸽能力如何?
4.好成绩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
5.你育种经历过多少的成功和失败?
6.你经历过多少次好赛鸽不是好种鸽的经历?
7.你引进鸽子时不看赛绩吗?
8.为什么90%以上的人都买高位赛绩鸽?
如果以上的问题你都深思熟虑了,你才可以下这样的结论。然而有几人能够如此真切体验和了解鸽子?
客观地说,好赛鸽不是好种鸽是个别现象,典型的案例是:李梅龄“759”中雨点、雌鸽,黄眼。此鸽1932年出生,当年常州幼鸽赛飞冠军,1934年飞济南冠军,1935、36连续二年飞天津冠军,1937年再次飞天津时魂断它乡。“759”是羽优秀赛鸽,后来顾澄海老师在写这段历史时,因为“759”子代没有成绩,于是被戴上“好赛鸽不一定是好种鸽”的帽子。
“759”这顶帽子是否恰如其分?我是有怀疑的。第一,“759”曾经配对过几只雄鸽?作育出几羽子代?当年李梅龄本人是否只想让759专事比赛?“759”连年征战,对育种是否有影响?退一万步,“759”也只是个案。
我本人有过一次经历:2006年一位朋友因拆迁不能再继续饲养鸽子,他把二羽高价引进的克拉克詹森给了另一朋友。有一次我与他俩在一起时,他们建议我带其中的一羽回去试试育种。我上手后非常喜欢,第一年就出了10羽幼鸽,一半支援了别人,留下一半自己参加比赛。当年秋赛和第二年的比赛都没有入赏,于是我也认为种有问题,不再重视了。二年后我在饲养上领悟很多,也下了功夫,可惜此时该血统仅存最后二羽母鸽子,结果,一羽本飞万羽大赛19名,另一羽后来成为超级种鸽,子孙代连年获奖。当年支援出去的同路五羽鸽子本飞、子代成绩更好。
这个教训提示了我:我们对鸽子的认识、理解其实非常有限,唯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养功,鸽子才能飞出真实的成绩。
现实中,为什么在自己手上没用好,到别人手上就连续作育出好赛鸽?这种例子不胜枚举,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人。
不要说有100羽种鸽,即使只有10羽种鸽,也难找到能将这10羽种鸽依次排出好坏名次来的人。
每个配对背后是大量的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偏差,于是判断也会产生错误。“好赛鸽不是好种鸽”这种现象有,但许多人都碰到这种事就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