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养的信鸽多次获全国冠军
八旬老人卫道政养鸽20多年至今仍一往情深
家住肥东县撮镇镇街区的卫道政,今年已有85岁,他从退休那年起就开始驯养信鸽。20多年来,他的信鸽参加过市、省、全国的比赛,获得过冠军、亚军和季军。
如今,他驯养的信鸽数量已从最高峰时的100多只减少到40多只,但每天早晚两次、为时1小时对信鸽的精心“服侍”,是卫老20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权当作是锻炼”。
全国各地的鸽友,也时常会打来电话或来到撮镇镇,和卫老交流养鸽经验。
读书读到十六岁
“我小时候出生在肥东龙塘镇三清乡的唐安村,从小上的是私塾,一直读到16岁,也就是1949年。”卫道政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和家庭,“为了家庭,父亲从十几岁开始,就在撮镇镇亲戚家的米行打工,做过百货店的学徒,一直做到私营纱厂的管理人员,后来,还在合肥管理过一家木材公司,经济虽不太宽裕,但让我上学还是没问题的。”
“我小时候,跟着家人有过两次逃难。一次是日本鬼子来了,我哥哥用扁担挑着我,逃到霍山;一次是垮军来了,逃到东大圩。”卫道政进一步解释,“国民党军队到了1948年前后,基本都垮了,所以我们叫他们垮军,他们到处抓壮丁,想带到台湾。”
“我亲眼看到解放军1949年年初开进合肥城。”卫道政想起16岁跟着父亲在合肥的生活,“前一天晚上,解放军全都睡在坝上街,没有进城。直到第二天天亮,才在菱角台(今明教寺)一带集中。”
退休以后养信鸽
1952年,19岁的卫道政在撮镇参加了工作,并一直在这一地区及相邻地区工作,直到1995年退休。
在这40多年里,卫道政从扫盲班的学习辅导员到区政府的教育、卫生干事,再到镇党委副书记,乡长、乡党委书记,最后从乡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退休后的一天,几位老朋友给卫道政送来4只鸽子,一下勾起了他的往事。
“我还在上学时,三舅家就养过鸽子,我曾经从他那里带回家一些,养过一段时间,后奉父亲的意思还给了三舅。”85岁的卫道政坦言,“小时候不会养鸽子,只是玩,现在想想,那段经历在我心里的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几年,家人考虑到我的健康,反对我养那么多信鸽。我也虚心采纳,现在只养了40多只。”
以这4羽信鸽为基础,卫道政慢慢经营着他的信鸽王国,最多时信鸽数量达到100多羽。
连获佳绩占头魁
卫道政退休后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研究信鸽上,血统、翅膀、体型、砂眼……都成为卫道政研究的对象。
经过10多年的精心研究,卫道政驯养的信鸽开始崭露头角,2006年春,获得合肥市信鸽协会宝鸡站1000公里第十名、2008年春,获得合肥市信鸽协会500公里通讯赛季军。
紧接着,2008年底,卫道政的信鸽获得了中国信鸽协会第24届全国信鸽品评赛1500公里冠军及安徽省第24届信鸽品评赛(锡林郭勒站雌组)1500公里冠军,“全国赛有奖杯,还有奖牌”。
3年后的2011年,卫道政的信鸽获得了安徽省品评赛2000公里(嘉峪关站雄组)亚军。
“在这次春季2000公里的信鸽比赛中,我有3只鸽子参赛,其中有一只从起点嘉峪关飞回了家,历时八天。”老人家难掩心中的激动,“这是一羽2007年黄眼雄鸽,套2006年环,父亲为1500公里冠军鸽,母亲是上海2000公里成绩鸽。比利时血系!”
成绩背后有艰辛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人们看不到的卫道政的不容易:
从1995年开始养鸽子到现在,卫道政已经写完了4本笔记,记录了每羽信鸽的详细信息。
从1995年开始的一段时间,卫道政从撮镇镇乘车到合肥的包河公园、双岗等信鸽交易市场,和鸽友交流、交易。
每天早上6点到7点和下午4点半到5点半,卫道政要打扫院子的卫生,给鸽子喂水、喂食,雷打不动。
卫道政让儿子开车,一次性从合肥周谷堆农产品交易市场购买玉米、豆类等信鸽的主粮,再加上鸡蛋壳、保健砂,以一定的配比为信鸽提供食物。
因为住在一楼,卫道政将院子里信鸽房的门用很密的铁丝编织防护网,既为防范蛇、黄鼬、猫的侵袭,也为了通风。
卫道政细心观察着每一对信鸽的繁育行为,经常用假的鸽子蛋替代真的鸽子蛋,以保持信鸽的血统纯净和身体健壮。
每次比赛,卫道政都会担心自己的鸽子,“鸽子有的时候是带病比赛没有被发现,鸽子的天敌比较多,随时都有可能被扑食,还有的信鸽夜晚落地休息时遭人为的射杀……能飞回来的就非常不容易”。
…………
以鸽会友显温情
卫道政和从事影视专业的孙子关系融洽。2015年,孙子专门拍摄了20分钟的视频《爷爷养鸽子》,记录了爷爷养鸽、爱鸽的整个过程,上传到了视频网站。
视频中有关雌雄信鸽共同喂养雏鸽的细节记录——从出生时的吐气、吐氧,到3天后的吐浆,再到7天后的吐食——感动了无数懂鸽和不懂鸽的网民,该视频还被转载到中国信鸽信息网等信鸽网站,截至目前已有1.3万人浏览。
视频传到网上不久,一位叫周德永的云南鸽友就看到了,他主动联系,并亲自来到合肥,与卫道政会面。
“我送了他4只鸽子,现在我们还保持着联系,他还专门寄了云南特产三七过来。”年逾八旬的卫道政笑着。
卫道政平日喜欢咪些小酒,三七粉泡在酒里,“味道非常的好”。
养鸽之外有闲情
除了信鸽,卫道政平日里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清理完鸽舍、喂足了水和鸽食,上午8点以后,卫道政便和一些老鸽友们聚在撮镇镇的春茗茶叶店,和鸽友们聊天,交流心得,春茗茶叶店俨然成为老人们和鸽友们聚集的大本营。
下午两点午睡醒来,卫道政喝喝茶,看看报。
《合肥晚报》、《肥东晨刊》、《安徽老年报》等都是卫道政订阅的报纸,目前,他已写有3本读报笔记。不光是看报,他还将精彩或有益的文章剪下来收藏。
到了晚上,卫老一般就挑央视的《海峡两岸》和《国际新闻》两个栏目。
院子的花,卫道政也悉心地照料:“我也记不清楚什么时候了,好像是十几年前吧,这牡丹是在合肥逍遥津举办洛阳牡丹展览会上买的,比较难服侍,不是什么肥料都能上的。”
传世家风显和谐
说起自己的家庭,卫老抑制不住眉开眼笑。
卫道政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都事业有成。
“我孙子已上大学,这次学校批准的十一个党员中,他入选了。”老人家显得非常开心,“我觉得他真的很棒!”
每逢节假日,儿女们都提前准备好,轮流接卫老和老伴到自己家过节。
“我告诉子女,每个人要坚持奋斗,对自己的父母要理解同情,自己要自信自强……我告诉孙子孙女们,要先立业,后成家……”卫道政阐述着自己的传世家风,“男孩要有四能:能吃苦、能创业、能建家、能爱家,女孩要有四会:会做人、会做事、会持家、会治家。”
正说着,卫道政的老伴在三儿子的搀扶下从门外进来。
原来,卫道政的老伴最近感觉胆囊有些不舒服,准备到合肥,看能不能到医院住院仔细检查一下身体,三儿子还特地向单位请了15天的公休假,陪伴母亲。
“还是没住上院,就回来了。”卫老的三儿子一脸的无奈。
孟祥运 实习生 付欣雨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陶虎 文/摄
相关文章:
【导读】:本片主角——卫道政爷爷,今年82岁,从小就养鸽,对鸽子十分热爱,退休之后开始重新养,一直坚持了20多年。
一年365天,鸽子天天都要喂,无论晴天还是下雪。卫爷爷从早上6点起床,7点半放鸽,下午4点再打扫鸽棚卫生,一整天下来,每天得围绕鸽子活动3个多小时。
在卫道政爷爷眼中,鸽子是一种聪明、机敏的动物,养鸽多年,卫爷爷在鸽子饲养、观察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比如饲料的配比,以及对鸽子生活习性的了解——求爱、洗澡,等等。
但是,养鸽也不容易,除了需要专业的技术、科学喂养,鸽子一生病,也让卫爷爷费尽心思、坐立难安。还有更头疼的“养鸽家庭矛盾”,家里的各位成员各说各理,堪比“三庭会审”,最后一致决定,卫爷爷不能多养,控制养鸽开销。家里总算“和谐”了,养鸽的乐趣也更多,家人还亲自开车送卫爷爷去买饲料……
卫爷爷棚里也有好多好鸽子,曾参加过多次远程、近程比赛。20多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2008年第24届全国信鸽品评赛上,放1500公里内蒙古锡林格勒获全省冠军、全国品评冠军;2011年安徽省嘉峪关2000公里,荣获亚军……
因为多次获奖,卫爷爷是越养兴致越高!
[视频]:爷爷养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