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是人与人的缘份
从小喜欢信鸽是因为父亲从他小学时期就饲养荷兰信鸽,父亲1960年回来建设新中国后停止养鸽,到1979年工作单位提供了有阳台的住宅后,又立刻自建了迷你鸽笼买来幼鸽饲养。1985年家庭移居深圳时,走铁路辗转陇海线和京广线,他也不忘带上最好的几只信鸽。
父亲在深圳的阳台鸽舍只有一平米大,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训练,经常是三个多月大的幼鸽直接参加100公里鸽会训练,父亲养鸽没得过奖,但有一抽屉的归巢证书。飞得最快那次是九几年时一羽浅斑白条白眉小雌鸽,飞回来后打电话到鸽会报到,接电话的是鸽会张亮舒老先生(已故),接起电话就问密码是什么。父亲和我都懵了,说不知道密码啊。张老先生说,现在还没有鸽子报到,你们把鸽子直接拿到鸽会检验。乘出租车从泥岗路布心花园到笋岗路体育馆深圳市信鸽协会花了半个多小时,别人已经有几羽电话报进,原来密码就是盖在鸽子翅膀上的图章文字,这次算是知道了。
香港鸽友陈培忍先生(已故)是父亲的好朋友,曾经赠送给父亲一批欧洲中长距离铭鸽血统的鸽子,羽毛油光水滑的深斑为主,下小雨家飞不沾水那种,父亲几本信鸽档案本里密密麻麻、整整齐齐记录着多年来700到1000公里归巢率50%左右,还曾经通过其他香港鸽友得到香港林毓雄老先生的一羽雄鸽。这些鸽子的后裔,就是我2009年迁居坂田在一楼建起第一个1.5平米木制鸽舍时初始的那批幼鸽。
由于下雨时小鸽舍飘进雨水,卫生条件变得非常恶劣,2014年我下定决心在原址建了个6平米水泥屋鸽舍,安装了架高40厘米的地网,然后开始重新引进种鸽。
引进的第一羽种鸽是帽峰山时期广州浩羽公棚2014年附加赛第8名,香港林树基先生的大体型、浅龙骨斑雄,在比赛拍卖会买到这羽鸽子后,林先生非常礼貌地过来和我打了个招呼,后来每年比赛也重点关注林先生的赛绩作为标杆。这羽雄鸽是2018年黄埔浩羽决赛冠军和第50名家族的其中一个最高辈分种鸽。
2015年后又向香港刘二章先生购入8羽幼鸽(其中一羽小体型灰雄,搭配东莞刘发英鸽舍2016年石板灰雌育出2019年黄埔浩羽决赛亚军和第8名两兄弟鸽),从白云浩羽公棚2015年决赛拍卖会买入决赛第111名深斑雌(来自澳门硕祥鸽舍,这羽雌鸽搭配2018年黄埔浩羽附加赛第118名冠军家族灰雄育出黄埔浩羽2019年决赛第69名斑雌)、第115名斑雄(来自胡荣茂先生)、第191名灰雌(来自陈武和先生,这羽雌鸽搭配2017年黄埔浩羽附加赛第160名冠军家族白条灰雄育出2018年黄埔浩羽决赛冠军和第50名两姐妹鸽),从东莞刘发英鸽舍分两批购入5羽赛鸽(两雄三雌,其中一羽灰雄是2018年黄埔浩羽决赛冠军和第50名家族的另一个最高辈分种鸽,第二次购入的一羽石板灰雌直接育出2019年黄埔浩羽决赛亚军和第8名)。
2016年到2019年主要围绕父亲原有鸽系和新引进鸽系,在面积7平米的小鸽舍里混养着种鸽和赛鸽,试验各种搭配方案。繁忙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主要宅在家里,清理鸽舍、改造巢箱、观察鸽子、养好种鸽,反反复复思考琢磨搭配方案,想尽办法育好幼鸽。从2016年尝试参加白云浩羽和黄埔浩羽失败,到2017年交黄埔浩羽16羽(清棚缴费14羽)有一个家族100%决赛归巢(137灰雌和139灰雌两姐妹鸽决赛双双入围,138白条喷点灰雄附加赛第160名,但隔年立即育出2018年黄埔浩羽决赛冠军和第50名两姐妹鸽)。终于在2018年交黄埔浩羽14羽(清棚缴费12羽)、决赛上笼9羽、决赛归巢6羽获得决赛冠军和第50名、附加赛第44名和第118名(这羽迟归的冠军家族灰雄隔年立即育出黄埔浩羽2019年决赛第69名)。
2019年初,鸽舍仅保留28羽鸽子,其中6羽雄种鸽、6羽雄保姆鸽、11羽雌种鸽、5羽雌保姆鸽。由于产能达不到黄埔浩羽大团体赛的入门标准30羽,就和鸽友李志聪组团交黄埔浩羽39羽(清棚缴费25羽)、决赛上笼13羽、决赛归巢11羽、决赛入围4羽,获得决赛亚军、第8名、第69名等。
7平米小鸽舍是用四对推拉门分成田字型的四个格子,目前混养着11羽雄种鸽、13羽雌种鸽、9羽保姆鸽、7羽今年育出后选留的后备种鸽和4羽小雌鸽(自己训练逐步自然淘汰)。2019年总共购买了30个脚环(主要套给准备交公棚的幼鸽,其中25羽交黄埔浩羽,还有几羽留种),另有10个往年旧脚环套给试验配对子代留在家里训练观察(部分留种,部分在训练中自然淘汰)。今年育出的40羽幼鸽到年底只剩40%了。年底把明年的种鸽搭配方案定稿后,可以稍微休息一段时间。
养鸽赛鸽是个人兴趣爱好,是繁忙工作以外的一个快乐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