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年轻人不养鸽
前两天看到有鸽友发表文章,说《年轻人不养鸽子,协会办不下去?》,其实这个观点,笔者也赞同。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讲,自己为什么不参加协会的比赛:本人是个80后,还算年轻人吧,打过两年协会的比赛,后来就放弃了,为什么放弃呢?我讲讲自己的原因:
首先一点,就是协会太远,集鸽不方便。
笔者所在的城镇属于武汉市的一个远城区,离武汉市大概有40公里左右,但是我们喜欢称自己为县城,以前也有鸽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就没办起来,所以每次无论是训放还是比赛都要到40公里以外的市区。集鸽的时候就是六七点钟出发,有时候堵车,加上交鸽人多排队,有时要等到晚上12:00左右才能回,有车的鸽友还算方便,没车的鸽友又坐不了公共交通工具,只能搭其他鸽友的便车,这就很不方便了。协会也没有在我们远城区设收鸽点,可能普通鸽友的赛事对协会收益太小了,他们没有重视,相反协会有自己的竞翔村,服务土豪和职业赛鸽选手,这里面的收益肯定比协会高,都是市场经济社会,所以不够重视也是必然。
第二、玩鸽子的年龄层是断层的。
比如笔者所在县城的赛鸽圈子,多数都是60、 70后,如果我们这个圈子有20个人的话,80后打协会也就两三个,90后几乎看不到。笔者还是前年到我们下面的乡镇上一位鸽友家玩,见过90后养鸽的。对于这个现象的原因,笔者分析80后正值青壮年,需要精力打拼事业,而城里90后的童年很难遇到鸽子,所以喜欢上鸽子的机会就很小,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喜欢鸽子的90后大多来自于村乡镇。
第三、胜算太低,基本就是陪衬。
80后、90后的鸽友本来就少,再加上他们没有好种鸽的积累,又没有好的训养经验,所以要想获得佳绩很难,基本就是给老鸽友做陪衬。其实这是正常现象,你不可能刚养一两年就能赛赢那些老鸽友,但是关键是你又有工作和开支的压力,如果又得不到一点成绩安慰的话,慢慢就没有动力继续玩下去,因为赛鸽就是个娱乐爱好,除了喜欢,它产生的基础就需要时间和金钱,而这两点正是年轻人所不具备的,除非家里有环境。
第四、没有同龄段鸽友,感觉不到认同感。
笔者没有继续玩,还有一点就是根本就没有一起玩鸽会的同龄人,面对70后、60后赛鸽圈,笔者就是个异类,因为不是一个年代的人,根本就没有话题可聊,不论是聊鸽子还是其它,你根本插不上话,所以年轻的鸽友既没有归属感,也没有认同感。
第五、公棚的兴起使年轻的鸽友有了另一个比赛的天地。
像我自己玩了两年协会,发现既没时间玩,也麻烦,也不快乐,所以就转向玩公棚,因为我确实没有时间照顾鸽子,而且公棚相对公平,运气比重较大,除了挑幼鸽,其他的几乎是同一起跑线,所以我还有一定的胜算的可能,记得自己第一次玩公棚送两只进一只 ,有老鸽友还有点不服气,但我内心总算找到点成就感。
综上所述,年轻人不玩协会就这5点原因:
1、协会太远,集鸽很不方便。
2、由于城市化进程以及时间和经济条件,限制了年轻人参与到赛鸽娱乐中来。
3、年轻鸽友由于经验和种鸽质量玩不赢老鸽友,导致有挫败感而失去兴趣。
4、同龄鸽友太少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5、公棚兴起和简便性,让更多的年轻鸽友脱离协会加入到送公棚行例。
看了鸽友写的文章加上自己亲身的体会,笔者也有些担忧,如果任由这样发展的话,势必造成两个结果,本来城市化进程让养鸽人口在变少,如果再不重视协会赛事,玩鸽子的基础人口就会变得更少,缺少养鸽基础人口,那么赛鸽商业端也会出现风险。
在浮躁的商业环境下,要得到好鸽种,土豪就会出国买买买,而国内愿意育种的人缺少扶持,也缺少更多的赛事来验证,就造成了国内育种弱。鸽界有识之士就提过我国是赛鸽大国,但不是育种强国,这其实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对于中国的养鸽爱鸽人来说就不是一种真正的荣耀,如果也能让老外来买我们的协会比赛获奖鸽子,那才是真厉害。
协会是赛鸽运动的群众基础,在此笔者作为一个年轻的普通鸽友,呼吁我们的上层建筑要重视,而立志育种的鸽友一定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