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多年前开始养鸽的时候,因为每季养的幼鸽不过十几羽,所以对每一羽鸽子都是悉心照料,闲来更会“画蛇添足”用小纸条和透明胶片做成电话号码贴,贴在鸽子的足环上面,我并不指望小鸽子飞失了能够寻回,而是为了知道鸽子到底飞到什么地方被拾获。
而失鸽收到回馈印象最深的有两次,一次是有一天早上七点多把鸽群放出去,之后有一个小时左右不见鸽群,后面小鸽一只两只地零散归返,直到中午还差三只。后面当天下午一起来了两羽两月龄左右的幼鸽,上手感觉明显飞了很远的路,都有些脱水了,结果还是差一只。
广州到中山的空距
当天晚上就接到一通来自中山的电话,对方是一位周姓的鸽友,他说早上有我一羽幼鸽入了他的鸽舍,并告知当时的情形,上午三羽小鸽跟随他外训的鸽群一齐落在他的鸽舍上,然后有一羽跟着入了笼,而另外两羽则飞走了,估计就是我当天下午结伴飞回来的那两羽。
从这事上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就是二月龄左右的鸽子,续航能力其实比我们一般所知的要长,而且2月龄的鸽子即便开家成功巢性也未稳,容易因为精力充沛而出现追逐过路鸽群的现象,最终造成游棚的事实。
很多鸽友会认为游棚的鸽子大多是品质不良,其实就我认为鸽子游棚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而且游棚的鸽子为什么大多出现在二月龄前后?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鸟类,雏鸟在父母的照料之下,在初步学会自行觅食之后就会离开故地,独立过着漂流的生活,直到繁殖期才会筑巢而有家的概念。
虽然家鸽已经被我们驯化多代,一般没什么意外都会在出生地繁衍生息,但是仍然不改鸽子会有一个追求“自由独立”的窗口期,这个时段刚好处在鸽子可以独立飞行但离发情还早的二月龄前后。
至于幼鸽游棚和鸽质的好坏有无联系,我想说说后面的这一例,也是有一天早上幼鸽放出去家飞,鸽群回来之后清点少了一羽。我也没太在意,大概过了一两天,我出门在外接到一位老伯给我打电话上来就问“你是养鸽子的吗?”。
我一听就知道准是捡到鸽子的人打来的,于是问“您是不是捡到我一个鸽子了?喜欢就送给您养吧。”他的那边离我鸽舍空中距离大约10公里左右,鸽子游棚到他那里去,回不来真可以算够差劲的了。
但有趣的是,约莫过了一个星期,那羽游棚的幼鸽居然自己又飞回来了,不知道是嫌那边条件苦或是饲料差,总之是物归原主了,那羽小鸽我也没有经过什么特殊的照料,之后照常训练和比赛,那年比赛的天气十分不稳定,一棚十几个鸽子起步,最后踉踉跄跄只飞剩下几羽鸽子,而这个鸽子也是其中之一。
可见幼鸽也有“年少无知”的时候,鸽主对鸽龄还小的鸽子要有足够的耐心。
其实一些人为的操作是可以很大程度降低幼鸽游棚的机率,比如在幼鸽25日龄的时候就要开始移入赛鸽棚适应棚内生活一周左右。
之后再连续七天让幼鸽上鸽舍的望笼熟悉周围的环境,之后在满二月龄之前,幼鸽开家飞行,都选在中午气温比较高的时段,或是下午太阳西斜的时间,因为这两个时段基本外训过路的鸽群很少,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幼鸽出现追逐鸽群被裹走的风险。
中午和下午气温比较高,小鸽飞翔的热情不会像凉爽的清晨那么高亢,容易导致鸽群飞太远而无法返回。幼鸽是否开家成功也可以从幼鸽平时在舍内的表现可以窥探一二,如幼鸽是栖位已经固定,是否已经在舍内表现出了领地意识等。
未成熟的游棚的幼鸽被俘获或是鸽主带回之后被证明是可用之才的例子其实很多。
只是我们总是以自己的育种目标出发,判定此类为劣质鸽。其实每一羽幼鸽都是种鸽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之后的成果,有时候在幼鸽游棚之余我们也要注意一下在幼鸽二月龄前后这个保护期是否做到了合适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