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归巢的原因到如今依旧没有定论,关于鸽眼的争论也从未停歇。有说信鸽靠太阳归巢,有说靠地磁电磁波归巢,也有说靠嗅觉、鸽眼……归巢。但任何一种观点都很难解释清在诸多复杂自然现象下,信鸽归巢的根本原因。
最近网上冲浪之时,又看到一个新说法:“鸽子头部的持续不断的震荡,或许有助于识别柜子的回归能力”主要方法是:当你右手握住一只鸽子,再用左手的食指轻轻搭住鸽子的嘴角,马上会感到有种持续不断的微微震动。或者也可以原地立定,以地为轴心,人自右向左慢慢旋转,你会强烈地体会到手指的震荡会加剧。只要你转得快,这种振荡将越加强烈。(最好是在晚上进行)。
这位鸽友还联系实际,说在生活中无论是家飞、训放,都是空中转圈,然后在飞行。这可表明信鸽归巢显然与转圈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在近距离“盲区范围内放飞,要检验鸽子定向能力的好坏,当然是圈数越少越好。而震荡和转圈又存在着这种内在的特殊关系,就此推测,震荡幅度的大小,可以反映出鸽子回归能力的大小。
该鸽友还在训飞时,把一只振荡不明显的鸽子随其它鸽子一起训飞。这只鸽子虽然归巢晚了几天,当抓住它时,头部的振荡却明显加重,使得鸽友想起在某本杂志中曾提到过这种现象,那就是“在鸽子正式出赛之前,一定要把鸽子放醒”。
所谓的放醒,就是要把鸽子这套系统充分发挥、调动出来。由于竞技状态的好坏,同是一批鸽子为什么有的回来了,有的就迷失他乡。
有的鸽友去年放得好,今年怎么就不行呢?这位鸽友将原因都归于没有把鸽子放醒的缘故,没有打开这套归巢功能系统。
当振荡不明显时放飞,就会很危险,因它们正处在一种休眠状态,弄不好就会迷失他乡。
综上,得出鸽子的回归与转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鸽友们,你们在日常训放中有发现类似情况吗,是否真的对实际有所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