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都会犯错,只要能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及时改正错误,那就是最好的事情,这是因为人能够从失败和挫折中获得成长。然而人可以浴火重生,但赛鸽却不能,因为留给它们的机会本就不多,失败者往往会被全盘否定,有时候淘汰才是最好的选择。
赛鸽运动是充满热血激情的,万羽齐飞逐梦苍穹,各路高手把自己的希望小鸟送上舞台,自然是想要赢得高位的。激烈的竞翔环境、较高的饲养成本和参赛费用,都注定了参赛鸽一定要从优中选优,而合理地淘汰正是择优的必要方式。尽管淘汰是必然的,但是淘汰的时机和条件却有待商榷。迟归?子代不发挥?品相不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淘汰赛鸽?
对于那些天生身体情况较差、竞翔能力欠佳的鸽子,相信大部分鸽友都能够进行合理地甄别。可是有一些鸽子,身体健康且身份不凡,或是鸽主高价引进,或是出自优秀种鸽,但在种赛两方面都没有好的表现。这就让养鸽人犯了难,难道要“一次犯错,终生不用”?心里面肯定舍不得;或者再给鸽子一次机会?可是明明是已经犯错的鸽子,还要用到什么时候?这不是拿钱打水漂么?
看到有鸽友讲了一个故事:“在鸽展上一万元买了一只雄鸽,回家后配了一只自己的成绩鸽,连续两年出的后代都没有成绩。第三年开始出成绩了,夏赛6名,春赛冠军,10名后好多个。从没有拆对过。”结局看似圆满,但过程想必充满忧虑,毕竟有谁会坚定不移地相信一羽犯错的鸽子呢?今年不行继续养,明年不行还要养,总之坚决不淘汰,这份执着和信任实在难得。还好第三年的表现为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否则一直养下去,错误成本将节节攀升。
夏拉肯曾说过:“太多的鸽友用没有价值的鸽子去作育繁殖。仅仅是因为血统上的名字,或者因为重金引进的原因。三岁或三岁以上的鸽子,无论其血统如何,只要它没有作育出好鸽子,就一定要移出种鸽舍。相反,相比‘名气鸽子’,多给你自己最好成绩鸽一些育种的机会。 ”
其实淘汰赛鸽还是要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不能人云亦云,养鸽人要熟悉赛鸽的状态,知道赛鸽的表现是否合理,尽可能地降低试错成本。比赛成绩不理想,受制于种赛有别,可以考虑用来做种。做种子代不发挥,可能是育种状态不佳,可以考虑悉心调理再次尝试。但对于赛鸽的去留,一定要具体分析,血统和赛绩起码要占一个,那些既没有赛绩也没有血统的鸽子,咱就别轻易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