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给公棚方看的。
进入9月份,秋赛公棚开始进入路训,甚至贵州的公棚已经陆续进入预赛或即将实施决赛。以我执裁的亲身经历,为避免出现赛鸽归巢进棚系统漏扫现象发生,提醒公棚方注意看下扫描进口尺寸是否严谨、可靠。
公棚在购进电子扫描系统时,厂方通常会提供扫描通道尺寸和样式,但实际运用时,这个标准的尺寸未必会被使用方严格遵守,主要误差在进口高度上。
记得2005年时,我负责的一个公棚准备引进陶瑞斯的计时系统。外籍经销商拿出的扫描进口式样,是一个顶端呈圆拱形,高低只能让一羽鸽子低下头钻过的不锈钢圈,绝对不可能让后边的鸽子“插队”挤进去。可见厂方很看重和明白进口尺寸的大小,对是否会出现漏扫的影响有多大。
然而,纵观多数公棚,进口通道的宽窄尺寸没有问题,但高度大都偏高,这样就会在赛鸽密集归棚时,极易出现扫描不上的现象(鸽子有扎堆往一处扫描口拥挤降落的习性)。甚至家飞训练时,也有的会员会注意到,自己的赛鸽会偶尔家飞扫描时“消失”,这就是漏扫了。所以公棚方会在上传扫描数据时会加一句“不排除漏扫”。
赛鸽密集进入通道,出现扫描不上的原因是这样发生的:
多数赛鸽踏在进口通道内边沿,也就是站在扫描板能感应的位置时,出于安全、警惕的习性,会略微站住停顿一下,观察了棚内情况后,才会飞下踏板。而如果扫描通道尺寸太高(即使不是太高,通道顶端做成方形的,也容易被斜着挤进去一羽鸽子),此时恰巧后边的鸽子急着进棚,就会跳上前边站在踏板边沿的鸽子背上挤进棚内,那么此时这羽插队的鸽子就不会被系统扫描上。只要站在踏板内边沿的鸽子不下去,所有从它身上越过去的鸽子,计时扫描装置统统视而不见。
控制进口通道尺寸、高度的目的,就是当多羽鸽子拥进一个扫描通道时,只让鸽子一个顶一个地“排队”让系统扫描感应进棚,如此避免漏扫现象。
也许有人会说,漏扫的鸽子可能是扫描环被高压线击穿损坏了。我经历过的实际验鸽赛历是:拿起漏扫的赛鸽放在扫描踏板上,仍然可以正常扫描显示(不过那时入围名次早已报满,只能按‘迟归’扫描时间计成绩,失去入围获奖资格)。
当赛况良好,赛鸽几十、成百归返时,如果扫描口尺寸设置不严谨,还是极有可能出现漏扫现象的(这个漏扫的概率,最大约是1/100左右)。当然,归返情况密度不大,进棚赛鸽不出现拥挤现象时,即便扫描进口尺寸偏大,也基本不会出现漏扫现象。而当今公棚收鸽数量越来越不节制,决赛上万或近万羽赛鸽同场竞技的场景会不断出现,发生漏扫的羽数必然会被加大,这显然有悖公正竞赛原则,应该引起鸽界重视。不论漏扫概率多少,公棚选手鸽参赛一届不容易,如果因此意外被系统无视成绩,搁谁都不是件好事。因此,希望公棚方在赛前认真检查下扫描进口尺寸,将扫描板位置上方的高度尽量压缩在14cm或以下为好。
虽然目前最先进的“帅鸽云”计时系统,可以做到瞬间扫描、分辨成群赛鸽电子环,但在规则没有修改现有计时方式,按赛鸽落棚时间计算成绩前,不在进口通道内并排重复加装一组扫描板的情况下(这会增加设备投资),压缩通道高度,是唯一减少漏扫现象的简便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