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地·公棚·协会·俱乐部·商城·拍鸽·鸽业·论坛·博客·日记·百科·分类·鸽问·积分·图库·鸽圈·播客·会员区
中国信鸽信息网
中信网
手机版
中信网
在线铭鸽展售
鸽具饲料展售
漫话“调”字诀
2002/4/23 12:34:46
分享

    繁忙赛季刚刚过去,自尊上进的鸽友立即投入探讨交流活动之中。由于一场又一场风云变幻莫测的激烈竞争,遗憾总是多于答案。千头万绪承,反思难已。笔者认为,赛鸽应由种决定怎么养,由养决定怎么训,由训决定怎么调,由调决定怎么赛,环环相扣;而后由赛的结果——暂将客观因素搁置一旁,反向推导分析调、训、养、配、种诸多环节的过缺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并循环往复,不断提升自己的养鸽水准。

    如今赛事忆毕,赛前的所作所为历历如在眼前,有利于我们从“调”反思探讨。笔者将“调”字打上引号,是因为不仅指调整、调养、调教、调节等措施,还应包括通过在训中“调查研究”,把握调控主运动权,从实际出发,切适调派选手参赛。这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赛前实实在在应有的操作内容,否则就谈不上“由调决定怎么赛”了。
调养调教,训中必不可少

    其实从建棚养鸽开始,就一直少不了一个“调”字。只是由于训赛中,改变了鸽子日常生活习惯,搅扰了它自身的节律,“调”就显出了突出地位。许多鸽友早在实践中发现了这个事实,每到赛季来临,各种饲料应备尽备,精益求精;各种药物补品应有尽有,不异高价,真可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接着开始紧张操练,不辞辛劳,频繁训放,有的短距离几乎一日一训,百公里外三天一训,三百公里一周一训;还有的甚至提前训达鸽会予定的赛站。热情之高,干劲之足,使人钦佩。鸽友重视训练是有可喜的一面,但是不是从自己棚况实际出发,训与种、养、调能否配套?是否盲目与别人攀比训的次数多、里程远?或者把训仅仅当儿赛前的一道 例行手续?若未认真考虑过训的目的性、针对性、节奏性,并从训中发现什么,其结果就会与自己愿望大相径庭。

    鸽子是有灵性的家禽,跟一切动物一样,有生存、安全、求偶、繁衍后代等基本要求,表现为趋光、趋地、摄食、恋巢、恋偶、攻击、逃避、学习、记忆等本能行为,与相此相应还有趋利避害,群飞群落,独占领地,猜忌嫉妒,依习恋旧等等特性。我们养鸽不可单凭自己主观想象强迫鸽子去实现我们的目的需要。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因势利导,去掌握、调节它们的生活节律,调动、开发和利用它们的本能。上述鸽子的特征中,有些对为比赛归巢是有利因素,有些则是障碍和不利因素。我们应通过调养、调教、训练,加强归巢的有利因素,避免和消除不利因素,甚至善于用“调”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这也是在关键赛事中,养鸽高手能超越一般鸽手的致胜法宝之一。

    笔者认识一位属一般“工薪族”鸽友,平生爱鸽别无他好,肯动脑筋钻研和重在日常棚中下功夫。幼鸽二十多天离窝,调教独立生活能力;家飞一、二个月后,在恰当的某晚将幼鸽捉到放笼内,置于陌生房间,进行“平笼”(也称挤笼)训练,白天在近处放出。然后依次三到五天延长“挤笼”时间和训放里程,并选择晴、阴、雨不同天气和早、中、晚以及隔夜野宿等适应训教。工休日骑车或乘车带一笼鸽子,走亲访友与训鸽两不误。悠游自在,调教了鸽子,也调理自己,轻松愉快地享受到“玩”鸽的真正乐趣。到鸽子公训开始,从容不迫地随站跟进。他的鸽子放进大笼,一点不烦躁撞斗,个个沉着稳。训后注意调养休息,每逢参赛常能在百分之一的奖位上有所收获。鸽友询问他有什么秘诀,他总是一句话:“要会调鸽子”。

    调养鸽子不能“临时抱佛脚”。鸽子是很依赖于习惯的,没有吃过的食物不愿吃,没有虽过的水不敢喝。鸽在训赛中体能消耗很大,补充营养是很必要的,但都要在平时喂过,训赛时增加某类摄入量,也只能逐渐改变配比要有调适过程。若突然改变食谱和饮水的颜色气味,会适得其反。不恰当地使用药物企图速取成效,也是不可取的。调养的功夫在于细心、精心和耐心。过于疲乏的鸽子,不可轻易惊扰,休息是最好的调养。有不明原因上不了状态的鸽子,应该暂停训赛。我们常可见到不少久经沙场的精英和有希望的健将,因鸽主一时疏忽或冲动,草率应战而折戟沉沙,也使鸽主久久抱憾懊悔。鸽子每次捉出棚后,棚内外不可有任何异常改变。鸽飞在外,到处陌生,惊恐万状,思家心切,拼命回飞,好不容易到家,切不可再使它惊恐慌疑虑而生厌恶、伤情感;要顺其心态,百般呵护,使它感觉还是家里安全、舒适,逐渐增强了恋巢性情。尔后训放归来,个个精神抖擞,昂首撒翅,情绪高扬,好象人们顺利完成某项事业后充满成就感、自豪感而溢于神气体态——鸽子也好象对付出爱心和辛劳的主人说:“你看我飞回来了!”鸽主调养功夫水到渠成,也就自然而然感觉到自己的爱鸽已进入临赛最佳状态。

    调查研究 主动掌握调控权

    记得毛泽东主席有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养鸽人没有调查研究,谁也不能取消他有参赛权。人不过放得不好,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调查研究确实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科学方法,养鸽人也应该进行调查研究。

    平日我们在棚中观察鸽子,这算是静态调查,若能训放期间观察,这是最好的动态调查。特别是在超出家飞时数的距离,自己不妨对着手表,记录下每羽鸽归来的时间和进棚状况,然后把多次记录综合整理,你就会发现大约有以下几类归巢状况:

    一、是有一批(或数羽)鸽子,总是领先归来,属于第一梯队,或称之为“打头阵”的“先锋队员”。其基本算法应包括私训和公训,六次中不少于四次,八次中有五次以上,按2/3类推。这类鸽在一个具体鸽棚中所占比例,比例明显地由鸽系特点所决定。
    二、是有一批鸽不急不躁,有时还在外过夜归来,属于“拖得起”,“放不死”的队伍。也是明显有其鸽系特点的。
    三、是有少数鸽子,开始训放不起眼,甚至有时几天才回来,但训放次数一多,它会越飞越快。 
    四、是有为数不少的鸽子,有时飞得快,有时飞得慢,呈波浪形归巢状态。尤其 一千公里以上的训放中,比较明显。
    五、是除以上大多数外,还有少数鸽子介于以上某两种状况之间,暂时难以捉摸。

    由于各地各棚的具体情况不同,如羽数、鸽龄、训放方式以及地理环境、天气变化等,上列各类比例仅作变数参考。若大同小异有些状况存在,建议除本棚相对比较外,还应与周围鸽以放归情况比较,甚至更大范围了解一下重点棚户的快慢程度,这样更有参考价值,以便更好地掌握对每一羽选手鸽的实际调控。

    重视调节调遣,常会出奇制胜

    群体参战,英雄者毕竟是少数。通过上述观察、调研,鸽友大致可以排出参赛队伍的号位顺序,尽管最后结果不一定对号入座,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鉴鸽水准,检验我们调整措施的得失,丰富我们的使鸽经验。正因如此,我们不仅要一视同仁地善待准备参赛的整体队伍,要重视每一羽有希望的个体,根据个别不同的种性、月龄、健康和临战状态,考虑赛时天气变化、里程适应、赛线特征等等,作好个别调节,比较有把握地调兵遣将。

    如对“第一梯队”,尤其是初次参赛的幼鸽,要注重赛前的细微观察,如常家飞,不随便打扰,增强恋巢感。它们从训练开始给我们带来欢欣,在300-500公里赛程也会给我们欣喜。至于月龄较大的鸽子自行配对,三天左右出赛无妨。生过蛋的鸽子,按传统做法“前三后四”(即生蛋前三天到蛋后四天内)为忌,以抱蛋十天左右为宜。“夹蛋飞行”我无意之中得过一次奖,而第二次参赛就没有飞好,第三在同等距程就走上了不归路。为避免盯蛋、生蛋,适时隔离,延缓慢期,也是一种调法。

    第二类归巢状况的鸽子,常会有“晚成大器”的苗子。一岁以上成鸽,一般鸽友会把它们放在700公里及以上赛事时考虑,而有些善于“看天使鸽”的鸽友,注意到电视天气预报卫星去图的走势,估计到未来天气的变化,“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巧出奇全优,让有千公里赛绩的老将出马,参加500公里拼搏,爆出“冷门”,事例已有不少,应是偶然中的必然。

    第三类的归态中常会出现“优异选手”。只要这羽鸽血谱中有赛和赛绩的可靠纪录,赛时又在颠峰状态,常会是鸽主理想的“指定鸽”选手。第五类中也不乏好鸽,可能由于月龄、健康、心理等因素困扰,没能发挥,更应耐心调节;当然也有“中看不中用”的货色。若一时还看不出征兆,不妨参加比赛一试,待看如何。

    第四类归态的鸽子,肯定可以说在我们武汉不是少数。请看武汉公棚第三届和第四届规程中明文规定,凡一羽赛鸽在300公里和500公里比赛中,两次都前十名者,可以获特别奖,约两交纳皆是前三名或冠军者重重大奖,说明其归巢状态反映是常见的。什么原因?可能因为赛线有大别山横亘其间,一时说不清。别地是否这样,缺乏调查。但是如果在自己棚内呢?我想还是有办法调节的。如前站慢,做好与后站节奏合拍,可如第一梯队那样看待,加强恋巢调控;如前站快,应在后站入赛三天之前,再作一次百公里左右的训放,若从容归来,健康状况等条件正常,此鸽的“快”又可能会发挥出来。此法本人试过,比较有效,谨作介绍,但不敢保证各位都灵。

    行文至此,似乎觉得还没有说清楚。翻查《辞源》,有句对“调”的解释:“调谓弓强弱与矢轻重相得”。我想是否可以这样比喻,我们的爱鸽好比是箭,养好比是弓,训好比试弦,调控功夫把握在射手(鸽主和教练)手中,赛就是有明确标靶的开弓放箭。高明的,调控得法,箭就会飞得远,射得准;否则弦断弓折,箭也不知失落何方。我衷心祝愿我们鸽友,都能练成神射手,箭法高明,点得准,放得好,让我们的赛鸽运动更加精彩。

文章很值,赞赏一下
发布时间:2002/4/23 12:34:46
下一篇
上一篇
发表评论
表情
登录
匿名评论
选择表情
所有评论(4评论
吴斌
0楼
在鸽坛洋溢着不少浮躁气息的背景下,许多人都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耀眼”的事物上,比如洋鸽名品、奖赛公棚等,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注意和思考许多细节上的东西,实际上,随着赛鸽运动整体水平的提高,赛鸽之间的差距在缩小,也许,就是平时那些不引人注目的细节,决定了鸽友的成败,而王老师的文章正是着眼于细节,于“无声出显水平”。 在此,诚挚地向老人家致敬!!!
2002/5/2 10:01:53
4
回复
tiger
0楼
不知您记不记得我,在去年九江熊垂望师父的嫁女宴上,我认识了您,我是瑞昌信鸽协会的秘书长小王,王辰。 我的信箱是:tiger_524@sina.com,一直想向你请教,却在中信网上的鸽友会中无法联系。能告诉我你的信箱地址吗,我想经常与你保持联系,多多向您请教。
2002/4/24 14:30:58
4
回复
tiger
0楼
三分种,七分养,在下认为,如今的鸽子种的问题都不大,比什么呢,养! 另外,与杨先生有同感,王老先生,真希望能多多在中信网上看到您的大作,而不仅仅在中华信鸽上。
2002/4/24 14:21:43
4
回复
杨驭理
0楼
十几年前就在黄鹤鸽志上拜读王先生的文章,及后来在各种国内杂志上特别关注王先生的文章。个人认王先生的文章写得通俗易懂,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也许是因为武汉和南昌的气候、地型都相差不多的原因,王先生在杂志上发表的养鸽经验本人在应用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天在中信又看到王先生熟悉的墨笔,非常高兴,因为中信网上象王先生这样既有文才,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作家实在是太少了。希望能在中信多看到类似的文章。
2002/4/23 20:35:28
4
回复
更多评论正在加载中…
首页关于我们推广方式客服中心意见建议网站导航APP下载

Copyright © 2000-2024 ChinaXing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深圳 电话:0755-28156678、28156809 传真:0755-28156678
我要投稿 建议反馈及投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ICP证编号:粤B2-20040374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2110号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