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喜欢动物,养过猫、狗,但对于鸽子却是另一种理念,耳闻目睹小小精灵竟然能从几千公里之外返还归家,内心对鸽子就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由衷的喜爱!十几岁时家里饲养了几十羽鸽子,当然了,都是当地前辈和我父亲良好的私人关系支援赠送的,那时不懂得信鸽的管理与训放、参赛等等,在老家院内建了简易鸽棚,作为一种观赏、娱乐性质来饲养。看到一羽羽鸽子在天空中展翅翱翔,年轻的心随着鸽子俯视大地,在广阔的天空中呼吸着清新空气,爽朗、豪迈的心情难以用文字表述!
1989年春,响应国家、政府的号召,我步入了军营。现在还能回想起当时情景:肩披红色锦带、胸前佩着红花,出发时政府组织的送行仪式敲锣打鼓、鞭炮震耳,虽然心中还有自幼没单独出过远门的念头,含着泪水,和我亲爱的家人默默的点头道别,心中挂着沉重的嘱咐,踏上了远去的列车。一去就是八年的光阴,在此期间也就没有机会接触过鸽子了。但在军旅生涯中偶尔看到成群的鸽子在蓝天上飞翔,我都会停下脚步用心欣赏、用心体会、用心感悟……
1996年底转业后工作不断地变动,结婚生子,购房治家。直至2005年春,我心中那股对鸽子终身不解的情缘终于释放、爆发!从建棚开始:先是一层砖混(现浇)近7平米的鸽舍(直到现在我还在后悔没有请鸽会领导和当地名人前来指导),第二次动工是在此基础上向东延伸了两米,都是采用钢材、木板,第三次是在砖混鸽舍的顶部又建了一层与其基本上同样大小的也是用钢材建造的鸽棚(向南扩了一部分腾空)。当然论经济实力我是无法和大款相比的。后来在网络、媒体及参观名家、高手所建鸽舍中又得到启发。最终第四次在上面一层的基础上又一次向东扩建了一间,全部都是由电焊工操作而成宽敞的、阳光充足、通风性良好且与砖混上面一层相连并中间有隔门。整个过程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理解和经济上的支援。
初始养鸽,都是我家表兄支援的李种,长程国血,我们东台鸽友俗称“徐州100号”。我自己也在外地买了些台鸽,我申请加入了当地鸽会。2005年10月1日300公里秋赛预赛,放飞安徽淮南。我将棚内30羽赛鸽尽数上去,那时不懂,有些鸽子倒毛还没完成也参赛了。也是有趣:比赛当天沿途都是大雨,当天整个盐城地区都没见鸽,截至7日整个归巢率10%。一个星期内我回来了三羽,其中有一羽翅膀都被剪断了,还有血印。不死必归就是鸽子的真实写照!
2006年—2007年初大部分精力、心血都投入工作之中,有时晚上加班到12点多钟到家属于正常。这样一来,在鸽子照理方面从时间、精力等方面跟不上趟了(家人毕竟不懂得鸽子饲养和管理),只是水和饲料跟上就行了,保健、预防等措施没到位,很多鸽子患病死亡。望着躺在地上眼内还含着汪汪泪水的已逝去的鸽子,我内心第一感觉就是对不起它们,在心中默默祝爱鸽一路走好…至于说参赛那就更不需要提了。
2007年工作量相对减少,业余时间也充足了。我开始在养鸽方面下工夫:通过媒体、网络搜索、寻找有关名家、高手相关资料,其实在刚建棚期后我就抽空外出拜师学艺,认识、结交了很多好朋友,他们都是我心目中的老师,直至现在还在交往,互通有无,得到了他们很多无私的支持、支援,内心真的很感激。
2007年12月7日我在中国信鸽信息网注册了个人鸽舍,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一方面提高自己写作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学习,取长补短。经过不懈努力,获得了金羽博客、信任博客,但我个人还是认为写作介入时间不长,文字功底还很欠缺、薄弱,这方面还有待提高。今年年初开始积极地向有关信鸽杂志投稿,并获得了采纳,《翱翔》08第一、二期连续发表了我的文章。在此用我真挚、朴实的话语道声由衷感谢!我还要继续努力,在工作之余不间断地积极投稿,通过媒体、网站这些靓丽的平台汲取知识,补充精神食粮,交流、沟通并结识很多好朋友。
怎样合理化地分配养鸽时间,就这个问题我曾发表过个人的见解。各人所处环境、所从事工作不同,有些是专业养鸽高手,有些养鸽和工作(事业)两不误,要靠自己去安排。
我是新手,的的确确的一个新手,没有赛绩,没有养鸽经验,既然走上养鸽之路,我不会回头,意志、毅力,决心、信心、耐心、恒心…
我满怀希望期待着成功的那一天!
工作、养鸽和写作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