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手如林,高手云集是时下公棚赛的真实写照。尤其是参赛费和奖金较高的公棚,没有哪个鸽友使用衰兵去鸡蛋碰石头。想扔钱找乐子方式很多,谁也不会用参赛公棚这种煎熬的散财方式。但赛鸽是受天气左右结果最明显的一项活动。如07年五台山公棚,延期了很长时间等来一个艳阳天,决赛却出乎了主办者和参赛者的预料,当天仅仅回了几十羽。08年北京侨友公棚50公里损失惨重。天气和自然现象人类难以掌控,但是,参赛鸽子的选择是自己可以从理论上来选择把控的,虽没有绝对标准,但多思考和防范,损失会相对少些。
凡事有所长,必有所短,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关键是如何回避矛盾。种鸽之所以派生出血统与品系一说,必定有其道理。其实在鸽友的潜意识里已经有了初步概念,那就是经过多年长期的比赛理念和在某一相对固定赛线上经常性甚或连续性飞得好的鸽系,自然而然的也就形成了系或血统。姑且不去争论品系或血统词语的认可度,但有一个基本的事实是难以回避的:某些鸽系或鸽子的家族经过我们反复的比赛验证,的确在某一种天气和距离上表现好些,但稍微换种天气和距离,哪怕是仅仅增加50公里,对它都是灭顶之灾。很另类的一种或一路或一系虽会偶尔扩展它的归巢飞翔适应能力,又往往体现不出速度来。特殊个例有,但又不具备广泛性。
鉴于这种矛盾,参赛公棚最理想的方法是使用“组合拳”。不是去揍公棚。这里说的组合拳是多路特点的鸽子组合使用的意思。在拳击竞技中,组合拳是经常用到的战术,在某个特定机会,同时打出勾拳、摆拳、直拳等,让对方防守出现漏洞,目的是得分或击倒。其实鸽友都明白这个很浅显的道理,关键是操作的要领和熟练程度。对于鸽子的使用熟练程度和拳击又有很大区别。
如何确定鉴别种鸽的不同特性呢?自己多年实用的摸底种鸽,老手们自己大体是有数的。但新启用的种鸽或新引进的种鸽该如何判断其特性呢?此刻,需要翻看家谱了,也就是参考其家族的基本适应规律。如果上5代总在300公里内转悠,那必须要掺进500—600公里发挥相对准确的家族血液,而且“拉力”要够。否则,后代遗传拉不过来,白忙活。然而,有些新启用种鸽由于某些原因,我们无法获知其血统或家族情况,对这类种鸽,只能从外观勉强判断其特性,至于准不准,那是后话。
如何单从外观判断一只种鸽的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呢?这个问题在鸽界早已争论了若干年了,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有时争论很激烈。
几十年间,很多前辈和辛勤的鸽友多在鸽子的身体的各“部件”上有很多独到和实用的文字。比如:体型、眼睛,羽翼、骨骼、肌肉等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性文章在网络上已经很多,大家都在有选择性的学习借鉴。但对于鸽子个性方面的重视程度却讨论的多的,结合实战的应用系统文章不多,今天抛砖引玉,旨在向众多行家里手讨教学习。
突然想写此感悟的起因,还是在近日给鸽子摄影拍照时的一次鸽子非飞行个性体验而来。自己对每羽鸽子的平时管理发现的个性有数,几羽300—400公里晴天快速种鸽,刚放进摄影箱,就像弹簧般窜出去,再抓进去,采取措施,让他无路可逃,一会功夫,箱子里就传出“咔咔”地急促喘息声,有的照相多次了,每次都如此,而且他的子孙里,多数也有此表现。几羽长距离品系表现截然不同,不是温顺,是执拗。窝在一角,眼睛斜视你,想让他有个标准的站姿比登天都难,有时近一个小时,都你难以完成。回想这类鸽子的子代相对适应较远距离的比赛和复杂天气,但在短距离上,速度总让人抱怨。还有一类,天生的绅士风度,几分钟就安静下来,昂首挺胸,气宇轩昂。可这类种鸽的子代发挥总难有相对固定规律。
仅仅是偶感而发,没有什么代表性。每个鸽友的鸽子都不同。既然是感悟,相当于自言自语,没有讨论和争论的意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