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秋底赛后,有一羽赛鸽,曾在300公里比赛时迟归。一天,朋友来鸽舍玩,发现一羽鸽子的肛门处悬挂着一条长3厘米左右的线装物,以为是什么线绳粘在鸽子身上了。抓起鸽子一看,不是线绳,像虫子还不是蛔虫,一共三条,软软的连接于肛门处。试着拽住往外拉,还真的拉出来,当拉出10厘米左右时断了一条,在场的鸽友都说不好是什么虫子。一个月后,又和起初一样,从这个鸽子的肛门处又出来了,这回全拉出来了。
绦虫 蛔虫
把虫体拿到兽医那咨询得知叫绦虫。兽医介绍:绦虫的头有个吸盘,可吸附在肠道内壁,在肠道里吸取营养物。鸽子的肠道拉直了也就60厘米左右,长成10多厘米的虫体,随着肠子的长度生长,由于吸附的位置距离肛门附近,一部分虫体就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被发现。如果发现不及时或没有做相应的处理,虫体会继续生长,成熟后并开始繁殖。
目前,绦虫约有3000种,多数雌雄同体,每个体节均有发达的两性器官,常自体受精。受精卵随粪便排出,若流入水中,孵出的幼虫为小甲壳动物所吃,后者又被鱼(鳟、鲑、狗鱼和鲈)所吃,幼虫在鱼肌肉内结成包囊;哺乳动物吃鱼后,幼虫在肠内发育为成虫。
现在正是秋季幼鸽训放比赛季节,今年的天气也不正常,很多鸽友在一起聊天时了解到,今年的鸽子训放的损失比较大,千万注意当天不回来的迟归鸽。由于野外的觅食,很容易在外饮水将幼虫误食,尤其是几天后才归来的鸽子更加注意。平日,我们楼房养鸽,由于鸽子养成了没有下地面打野食的习惯,所以,感染此病的机会不多。居住在郊外的鸽友,特别是落地的鸽舍,由于自家或邻居饲养鸡鸭猪牛狗的,特别要注意鸽舍和环境的卫生,别让鸽子感染此类寄生虫。
对于治疗和预防,现查阅资料推荐如下:
鸽绦虫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其病原较多,而鸽子最常见的是寄生在鸽的十二指肠和小肠内的节片戴文绦虫和寄生在鸽小肠内的四角赖利绦虫两种。它是一种扁平、带状身体分节的寄生虫,由头节和体节构成。头节上有吸盘附着在鸽的被寄生部位,呈黄白色。并从宿主(鸽)的肠道内容物中吸取营养物质和排出有害的产物,使鸽子的消化吸收机能紊乱。同时每天都有一或数个孕卵节片从虫体的后端脱落,随鸽粪便排出体外而污染场地,为构成再次感染创造条件。值得指出的是,上述两个虫种有其各自的中间宿主,节片戴文绦虫的中间宿主是蚰蜒和蜗牛等,而四角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是蚂蚁。因而在具体对付时务请分别对待,针对性消灭之。
(1)临床症状:本病对幼鸽的感染率最高。轻微的绦虫感染,除了飞行成绩下降外,一般在临床上无症状表现,所以该病往往长期不被人们所重视。而重者则下痢,粪便黏状或泡沫状,粪中常有脱离的绦虫体节,呈方形或长方形,白色不透明。发果绦虫在肠中堆聚在一起,使患鸽精神萎靡,羽毛失去光泽且粗细不整。发育受阻,站立不稳,居于一角,消瘦无神;或有自两腿开始逐渐向全身其他部位扩展的麻痹,严重者可死亡。有的还会继发营养缺乏症和肠道的其他疾患,剖检可见肠黏膜增厚、出血。
(2)防治措施:防治本病应经常清除粪便,并堆沤杀虫处理。尤其要注意周围环境卫生的改善,并不断清除鸽场周围的污物杂草和乱砖瓦砾,填平低洼潮湿地段,以减少甚至消灭蚂蚁、蜗牛等中间宿主的生存。同时还应对鸽群定期驱虫,每年至少1-2次。驱虫药物可用:
①吡喹酮每千克体重用15-20毫克混料1次饲喂;1周后按每千克体重用20毫克再混料饲喂1次。
②槟榔片每只鸽用1克或按每千克体重1-1.5克槟榔片,煎汁后早上空腹灌服,也根据病情轻重再服1次。
③硫双二氯酚(别丁)按鸽每千克体重150-200毫克拌料1次内服,4天后再重复用药1次。(为慎重起见,在大群驱虫之前,最好做少批驱虫试验,然后全群驱虫)。
④石榴皮、槟榔合剂。取石榴皮、槟榔片各1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1小时,约剩800毫升,水煎剂用量为20日龄以内雏鸽每只1毫升;30日龄每只1.5毫升;30日龄以上每只2毫升,2日内喂完。
⑤甲苯咪唑按每千克体重30毫克,1次混饲,连喂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