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10日,北京大部分公棚的集鸽率都很不理想,远远达不到预计的羽数。而在前几年的今天,各公棚正是爆棚和封棚的时候。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权威人士和大部分鸽友普遍的看法是一致的。他们认为:
(1)“公棚不公”。公棚原本是执行“三公”原则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公棚的信用度已经降低,鸽友们的“担心”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强。
(2)气候反常。每到春季,正是赛鸽繁殖季节,而今年的春季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流,大部分鸽友出幼鸽都不理想,因而受到影响。
(3)公棚市场份额增大增多。新增的公棚比倒闭的多,然而市场份额就是这么大。
(4)鸽资源的分流。市协会、区协会、俱乐部的特比环对公棚市场是一个冲击,分流了部分市场份额。
(5)参赛费增高是道门坎。仔细看一看各公棚的章程,大部分公棚的参赛都在提高,有的公棚是跳级式的增高。另外,一笔不小的饲养费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6)阅读章程,比赛日期不是在秋季。标榜的秋季比赛实际上变成为冬季的比赛,而那个时间段,不是秋高气爽,而是冬季的寒冷和大雾影响了赛鸽的归巢率。
(7)公棚的信用度、信誉度、认可度和社会责任性不比往往好,整体信赖度下降了。
(8)围绕公棚的是是非非,有许多说不清楚的因素。
(9)没有奖金的抵押金(部分公棚除外)。没有奖金抵押金,公棚的奖金只有等到收齐了参赛费才能保证奖金的发放。这实际上是一个负债市场,债务风险为零。设立这种奖金指标被证明是不可靠的指标,会对参赛者产生误导。看章程说是兑现,说是讲“三公”,说是不会出现违约,但集鸽率降低,训练放飞失鸽率高的情况下,承诺变为食言。因此,已知的债务则面临很大的违约风险。
出现上述种种原因,公棚市场的改革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