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鸟”的原产地
1、李梅龄买来的德国鸟,离了原产地,连保种也做不到了哩!
2、中国的北京西山一带是北京鸭的原产地,到了广州恐怕就变了特性。但是到了英国,繁衍出樱桃谷鸭的肉用系;到了澳大利亚,繁衍出迪高鸭,产肉能力与产蛋能力,都超过原产地的水平了,唯独羽色保持纯白。
3、中国的“小国光”苹果,风味好、耐储藏,引入日本,繁衍出“红富士”,各项指标那是小日本咱不愿意多说,红富士引回老家,很快退化成小国光了……小日本子我跟你没完!
4、澳大利亚的娇凤鸟(虎皮鹦鹉),我看离了原产地没怎么退化,那个头还跟原来一样。但是到了日本,也是离开了原产地,演化出大型虎皮鹦鹉!个头比原产地大了一倍不说,身上的虎皮花纹竟然变得跟詹森雨点似的,我咋又说日本了呢?
5、看来“苏三离了洪洞县”,结果会有好多版本哩!有好有坏……跑题了跑题了!
李梅龄的“被育种”
以夷制夷,在李,是你有我有,我没有我买,你的档次高,我买更高的,赢了你。挣钱也好,出名也好,无非是李个人行为。我说的拔高,是将李的做法提高到为国争光、为中国鸽界争光、填补中国鸽界培育不出品系的空白、打败了西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从此洋人看得起中国(上海)人了,当时中华鸽界李是巅峰,雄霸坛下,民族英雄……
核心焦点不是否定李种鸽的性能,而是一再强调:进来时就那样……否则按照“民族英雄”的意识,会认为李跟下厨炒菜一样就能把“李鸟”炮制出来……有些看帖的,始终没分清甚至看不懂我一众帖的共同论点是什么。
保种和育种,其实是天壤之别的,保的意思是,你至今没有真正育出过;肯定李育种了,那结局复杂了:李的种,生下就比洋人的强,所向披靡,中国人在鸽界富有育种天才。要承认国货,爱国货,不要进口洋鸽,就用李鸟,为此再重启超远程赛线,复兴超远程赛制。不能坐视李种退化了,要提纯,公棚、散赛都得用它,短程长程超远程通吃。台湾海翔也得用,还要卖到全世界,你不买也得买!……犯病了吧!
我是持李梅龄先生是保种的见解的。能保了种,也是高手了不得,超过现在的“嘴子”水平一大截。我养过李鸟,我承认有李鸟,不否定品系、影响和作用,我对李鸟的源头和沿革,有自己的分析和看法,不想人云亦云,也没有标新立异的欲望,还本来面目呗?
主要目的,借恢复李梅龄先生和“李鸟”的真实境况,治疗中国鸽界极“左”的低档政治幻想病。“泼冷水”的做法,治疗“又熊又不老实”的劣根性,揭露它个体无完肤。
而已。
“李鸟”品系的再次认定
李种鸽在中国一度铺天盖地,当然是种系,是唯一外观最一致、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品系,这毫无疑义。
我的意思再澄清一下:
1、不要往李的头上硬戴“爱国”光环,戴也戴不上,戴上也没有意义;
2、成品系不一定是培育的,更不要一口咬定就是培育的,小心保存繁衍固定特征也能成品系。中国引进大量外国车型生产线,很快也形成德系、美系、法系和日系、韩系等等,各有特点,既不是培育,也不是创立,想都叫中系还喊不出口呢。
3、“李鸟”中有些个体能飞超远程是事实,2000公里归1-5%吧!性能在引进时就具备,叫“李鸟”仅仅是个后来的国内名称,不等于就是李梅龄创立和培育,从时间上看根本不可能。若不经历闭关禁运,“李鸟”根本无法形成。
4、维护李梅龄的声誉,与放不放超远程没有直接关系。中国的超远程最兴盛阶段,是在李梅龄逝世之后。超远程势微,是国际趋势,是竞翔界在科学赛程的认定方面,发展进化的结果,不可逆转。
5、超远程不可能再度兴盛,若干年在中国特定区域举行一次,就很不错了,就这,还有可能保不住。即使放了超远程,握着凤毛麟角的归巢鸽,假如有深毛的,我们要同时感谢德国(欧洲)育种家的严谨和已逝世40年的李梅龄先生的贡献。
6、应该看到,我们只有一个离我们远去的李梅龄,德国“育翔师”们的作品,昨天刚刚在南非国际公棚又打得所向披靡,这就是差距。他们还使翔“李鸟”的源头品系吗?他们在培育赛鸽种系方面有与时俱进的变化吗?他们是不是远比我们育种能力高超?这最后三问供我们思考分析……
谢谢各位阅读!欢迎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