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鸽友是中华赛鸽运动的舞者
论中国现代赛鸽的“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
读《复兴中华信鸽 再现华夏雄风——中国信鸽运动发展历史回顾》有感
段落提示:
一、 画龙不点睛
二、右点睛:中国现代赛鸽运动早期阶段(1930年至1984年)—始于和囿于技术层面的“洋务运动”,李梅龄是先锋和代表人物。
三、左点睛:1984年后—赛鸽运动上层建筑的根本性变革,是本时期的主轴和基本动力。
四、巨龙真容:中国鸽友是巨龙的舞者,开放改革是中国现代赛鸽运动的唯一出路和根本动力。
五、美玉有瑕:中国现代赛鸽运动改革开放的缺憾与不足。
右点睛:中国现代赛鸽运动早期阶段(1930年至1984年)—始于和囿于技术层面的“洋务运动”,李梅龄是先锋和代表人物
龙睛不代表龙的全部,但无睛之龙,无异“死蛇烂蟮”,又何以为“龙”?李梅龄不代表中国现代赛鸽运动前期的全部,他却是中国现代赛鸽运动“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引进西洋良种“以夷制夷”,借助西洋鸽技“以夷之长技以制夷”,进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融会贯通“洋为中用”,创立“六个第一”,掀起中国鸽界“洋务运动”的先锋和奠基人。其“洋务精神”和“洋务事迹”不仅是1930年到1984年(中国信鸽协会成立前)《历史回顾》称为“起步阶段”和“普及阶段”(合称“早期阶段”)的活动主线,也是该阶段的“精气神”。
一、中国近代史的洋务运动
清代末期,闭关锁国,生产力低下,知识陈旧,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全面落后,民贫国穷,清政府却自认“天朝大国”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以致1840年后屡败于外夷,被迫签订众多失地祸族丧权辱国条约。其间不少忧国忧民的有识人士,号召拯救中国,如“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提出“制夷”的魏源,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张之洞,人心思变之下,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人物,开展了一场核心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强改良运动,史称“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始于1861年清咸丰十年,又称“同光新政”,内容包括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以及与外洋往来的有关事务。洋务派通过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如江南制造局(现今建造航母等大型水面舰艇的主要基地江南造船基地前身)、福州船政所、汉阳炼铁厂、汉阳兵工厂、湖北织布局、兰州织呢局等,其中个别属于当时亚洲最大的军事或民用工业,对中国后来迈入工业现代化奠定了一定基础。
洋务运动进行了30多年,竟在1894年随着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覆没而终结,日本人不但获取了价值一亿多日元的舰艇等战利品,更迫使清朝背负了数倍于当时日本政府年度财政收入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的战争赔款,史载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兴奋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日本)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甲午战争失败显示:洋务运动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的道路,而一个过去以向中国学习为荣,晚于中国开展类似洋务运动的明治维新的小日本,却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把自己建设成当时的东亚第一强国,并于甲午一战演绎了“小鱼吃大鱼”,打败了“天朝大国”,日本人也由过去的蕃属观完成了日本国民意识和思想的转变(10年后日俄战争爆发,日本人再次上演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神话,打败沙俄,令世界为之震惊)。失败之下,国人深刻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仅局限于“器物层面”不可能救国,应该仿效和学习日本:同时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法制建设等上层领域进行民主革命方有出路。中国迫切需要改革政体和制度的思潮不断被强化,为戊戌变法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但数年后的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在缺乏民众基础的情况下,企图在一个皇帝的支持下通过“戊戌变法”将中国从封建社会带入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社会,最终百日维新失败,清朝遗老重新主政,没落统治下,清帝国国力进一步衰败,颓势延至1900年庚子赔款、1901年史称“九七国耻”的《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了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于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表示了对洋务运动的殷切期望,但洋务运动与随后的百日维新失败,使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由原来狂热支持洋务运动和“变法”到深切认识到着力于“器物(技术)层面”是“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犹不能与欧洲颉颃”,“徒维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进而转向结党率众推翻封建统治改朝换代,通过根本性的政体变革摆脱落后现状,唤醒雄狮,翻身奋进,力图国富民强,中华重新迈入先进国家行列。
中国历史研究表明:洋务运动的最大成就是培植了开眼看世界的洋务思想,以及在器物(技术)层面上取得的进步,揭开了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并打下一定基础,最大的的失败则是局限于技术层面,没能确立民主精神,触动和改革政体等上层建筑,因此,这场曾经轰轰烈烈的运动无法使中国摆脱积贫积弱走向富强,最终以失败收场。
二、李梅龄的“洋务”事迹
1920年后,李梅龄医师也在中国赛鸽界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关于李梅龄大师的研究,以顾澄海前辈整理分析得最系统深入,而非短视和自困于鸽种、小技小巧且不能超越父辈的李氏后人,成果集中体现在顾前辈的科普书籍《信鸽手册》、人物特写《李梅龄其人其鸽》、《一代天骄李梅龄》、鸽技专著《李氏鸽经》,及以顾老前辈《信鸽手册》为蓝本的《历史回顾》等文章内:
动因—知耻后勇
刺激李梅龄掀起向欧洲名家引种第一波的原因,是因为当时代表中国赛鸽水平的本土鸽上海老种,以及李梅龄从广东老家带到上海的“佛山流砂”、“东莞白砂”鸽在屡次对抗中表现得比洋鸟落后和低档,“洋人信鸽压倒华人”,以致在沪玩信鸽的西人极度蔑视华人并排斥在外。“1929年侨居上海的英美养鸽者成立一个‘上海信鸽俱乐部’(Shang hai Homring Clud),会址在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说是‘上海信鸽俱乐部’,可不给上海(当地)养鸽者参加,理由是‘上海的信鸽不够水准’。所以,上海的养鸽者叫它‘西人信鸽会’了。…李梅龄和黄钟、郭子颐、周昌善也知道不是他们的对手,决心引进欧洲鸽子和西侨一决雌雄。”
理念—“制夷”为核心的洋务思想
1920年后,“德先生”“赛先生”的再次倡导下,洋务思想早已蔚然成风,李梅龄医师显然深受该思想影响,并展现了广东人富于包容善于接受外部思想勇做开放改革先锋的传统,《上海信鸽科研通讯》负责人张正祥如下回忆:1969年阳春三月(拜访近80岁高龄的李梅龄)…他(李梅龄)对我说:“我有一位在同济大学比我低一年级的同窗好友,名叫梁俊卿,于1926年出洋到德国汉堡大学留学。因我一生酷爱信鸽,当时的上海,洋人信鸽压倒华人。要争这口气,先要了解西方的方法。想到正在德国的梁俊卿同学,想通过他购些德国信鸽方面的书刊。我写信请他帮助,不久他从德国汉堡寄来了上下两册《德国信鸽竞技饲养法》,是由德国军鸽研究所编著的。我细心地阅读,使我大开眼界。知道了要出成绩,选好种鸽是第一位的。…谈到这里,转身到床边一只书架上拿了两本精装外文书说:‘这样吧,我把这两本书借给你,你去把它翻译成中文,其中的内容非常好,我早期在自己写的手稿中,也吸收了这里面的内容…我双手接过这两本书,连声道谢,当时签了一张借条,交给李医生。…正巧会员中有一位精通德文的鸽友,委托他用半年时间把上册译成中文。后来,我把已译成中文的上册准备刊登在《上海信鸽科研通讯》第八期上…由高俊华委托一会员刘XX加工印刷。可惜,当时正处‘文革’时期,又加上纸张紧张,一时无法出版。经过一段时间耽搁,最后连原稿都找不到了。”
鸽界老前辈郭子颐回忆:“
据此可知,后人只道
行动—以夷制夷
“(李医生)有个内弟在国民党政府驻德国公使馆当领事,委托他在当地买一批鸽子。时隔一年(1930年),一位印度籍的远洋轮水手送来10只鸽子。” 其中一对固耐德国军用鸽还在途中生下一只蛋,这只“轮船蛋”孵出的鸽子,就是后来名震中外的天津冠军鸽“759”的母亲。除2羽比利时阿亨约细夫.密勒系(0902-29-934雨点、0902-28-848雨点)转让给黄钟外,其它的
赛绩—种瓜得瓜
1930年初,李梅龄同“西人信鸽会”会长巴斯固尔洽谈参加信鸽会事宜,李梅龄、黄钟、郭子颐、周昌善、欧阳惠民和陈其惠等5人,同时加入“上海信鸽会”。李医生精心培育的“德国鸟”在比赛中锋芒尽露,1932年获当年幼鸽赛常州冠军,1933年获南京冠军等。1936年,在理事长巴斯固尔的提议下,决定进行一次空前的长距离飞天津(950公里)比赛。杰克逊依仗自己的英国名品洛根系和白克系,认为长程赛是他的强项,美国人罗根的鸽子,是比利时名种司带沙系,长程赛所向无敌,其他如巴斯固尔和尤斯德司等人拿最优良的赛鸽,都想在这次亚国际性比赛中一显身手。
李鸟—德意志血统的中华名鸽横空出世
顾澄海等前辈通过查阅当年的《上海字林报》、《申报》、《新闻报》等原始资料,单是1932—1935四年间,不完全统计出李梅龄参加各项竞赛75次,比赛最近距离
结果—功成名就
“有一件事李医生无法推辞,那就是上海信鸽会中的中西会员们,一致推选他担任会长。这是经过多年的考验以后,使鸽界逐渐认识了李梅龄,实现了这件顺理成章的好事。巴斯固尔心悦服地把鸽会的大印移交给了李梅龄,黄钟和周昌善以副会长的身份协助李梅龄工作。‘上海信鸽俱乐部’正式更名为‘上海信鸽会’。如果明末的广东民间竞翔的佛山‘飞鸽会’是不是信鸽组织,还有待于考证的话,那么30年代的‘上海信鸽会’,(则)是我国现代赛鸽史上第一个信鸽组织。”
榜样—
(1)名动军方
国民党军政部在重庆也有个军鸽基地,曾下发过一个《奖励民间通信鸽繁殖及征用办法》,对成都、重庆地区的养鸽起着推动作用。抗战爆发,国民防部为解决作战部队通讯,建立一个军鸽场,国防部部长何应钦亲自具函李梅龄捐献良种信鸽,李得知为抗日,即捐出10多羽优秀1-2岁龄种鸽,其中一羽“SHC
(2)华夏掀起引进洋鸽浪潮
“第一批是欧美等西方侨民直接带来的优良品系。据不完全统计,1930-1937年,每年带入我国的优良种鸽有数十羽;李梅龄等上海鸽界四大元老,1931年前后从比利时,德国引进了数十羽。1931年上海《新闻报》馆从欧美引进良种数十羽等。第二批是1945年日本投降后,日本在中国各地的军鸽,被中国军队接管后向民间拍卖。其中南京阴阳营日俘军鸽3000羽,还有苏州地区、东北地区等日俘军鸽,也都纷纷流入了民间。第三批是抗日胜利后至解放前夕,有部分信鸽爱好者欧美引进数十羽优秀种鸽。如1947年上海的
苏州也受到上海的影响,当时上海信鸽会有位会员是苏州人,他在苏州老家建有一座“洋鸽棚”,养了一批“洋鸽”的后代。
“解放初期上海曾引进几十羽美国‘西翁’、‘华普利’品系和改革开放初期少数鸽友从日本等国引进少量优良种鸽。”
(3)“洋为中用”育名鸽
优秀洋鸟+先进洋技+李医师的“洋为中用”培育优良赛鸽的模式被广泛模仿,如源于日本鸽、德国鸽、赛阳鸽,出自王远静、丁培新、王福元、吴桂贞四位前辈的“三国四方”的“上海吴淞鸽”;高家兄弟用天落洋鸟“海斯门”西翁和“斯带塞”培育出来的高家绛;以及杨登元为代表的中国西翁,可谓“同道同归”。
(4)克隆模式—各地赛鸽组织及活动如出一辙
赛项:李大师时期开始实行的单一长距离、超长距离赛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
组织与活动模式:李大师时期形成的以赛事组织为工作中心的信鸽活动模式,延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
历史评价—六个第一
综上研究,顾澄海前辈终于在《一代天骄李梅龄》中用“三个第一”盖棺定论李梅龄:
他,我国引进欧洲名系的第一人;
他,开创了长程竞赛并获得冠军;
他,创建了(中国)现代赛鸽第一个协会。
可是,非常遗憾,百密一疏,顾前辈起码遗漏了以下至关重要的几个“第一”:
他,中国现代赛鸽运动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掀开了中国现代赛鸽运动第一页;
他,培育了李鸟—中国现代第一个赛鸽名种,是开宗立派的第一人!
“六个第一”显示
综上所述:
①
② 以
③ 正是这场鸽界“洋务运动”,为1984年中国信鸽协会成立后的改革开放,以及1997年加入国际鸽联后真正的全方位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思想、理论和现实基础,引动了21世纪后中国现代赛鸽运动的迅猛爆发。
诗云:独珠之龙抖擞精神试作雏兽轻吟,山中无虎或宜嬉戏浅潭自封老大。
相关链接:中国鸽友是中华赛鸽运动的舞者(一)
中国鸽友是中华赛鸽运动的舞者(三)
中国鸽友是中华赛鸽运动的舞者(四)
中国鸽友是中华赛鸽运动的舞者(五)
中国信鸽运动发展历史回顾(上)
中国信鸽运动发展历史回顾(中)
中国信鸽运动发展历史回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