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逐利到责任 让世界拥抱中国赛鸽
来源:微信公众号领翔者
许多年来,中国赛鸽的逐利心态毫无掩饰,从鸽友到赛事平台,再到相关产业,务实得不近人情。
很欣慰地是:在这样一种主流环境中,在鸽圈还是存在着理想主义者——希望中国成为赛鸽强国……
最近最让我们振奋又感动的事情, 莫过于华为在美国政府的围堵下所表现出的镇静、自信和大度,让我们再一次见识到伟大企业的伟大格局。任正非那些发人深醒的呼吁,也让人们再一次思索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国家竞争力?
回到我们的信鸽,我们也经历了许多年的狂热,我们的梦想开始从赛鸽大国转向赛鸽强国。
我们一年大大小小有着数万场的比赛,诞生数万个冠军。在规模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和我们相比,甚至全世界加起来,也不能与中国赛鸽的规模相比。
但为什么我们还不是一个赛鸽强国?
其根本的问题,就是中国赛鸽还没有得到世界鸽友的认可。有人说,中国赛鸽产业每年有多少,这个数字听上去很让人激动。但我们仔细一想,这个数字并非是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不过是把其他方面赚的钱,用在赛鸽上,是一种消费,而且这些钱也只不过是个再分配,从张三的口袋,到了李四的口袋。
为什么比利时被称为是赛鸽强国?不是他们的比赛多,不是他们的鸽友多,是他们每年输出的赛鸽多。更不是他们会宣传,会吹嘘,而是他们的赛鸽得到了全世界鸽友的认可,赛鸽成为了经济的来源,这才叫经济效益。
而中国有着最大的赛鸽市场,有着最多的比赛平台,中国赛鸽能卖到国外的,更是寥寥无几,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近十年来,中国买家引进欧洲赛鸽的单价纪录几乎年年被刷新,每一次都引发一场不小的震动,
买鸽也成为了一种竞赛。这极大地推动了欧洲赛鸽热情,我猜想很多欧洲养鸽人都是为中国鸽友的钱包而赛,一旦被中国鸽友追捧,他们必将财源广进,这才是真正的信鸽产业,国家效益。
中国有着几万场的比赛,中国也有着不同的赛线和气候,按理,中国可以孕育各种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赛鸽,中国赛鸽可以丰富到令欧洲无以伦比的地步。北方有雪鸟大赛,南方有酷暑飞行。比如福建省的夏日三关赛,在35度高温中飞行500公里的重重大山,这样的赛鸽是世界上少有的。还有独具特色 “超远程,千公里”赛鸽,现今还有几家信鸽协会在努力地维持着这样血系?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似乎极少看到这样的赛鸽被世界鸽友关注并引进。
许多年来,中国赛鸽的逐利心态毫无掩饰,从鸽友到赛事平台,再到相关产业,务实得不近人情。
很欣慰地是,在这样一种主流环境中,在鸽圈还是存在着理想主义者。希望中国成为赛鸽强国,
希望中国赛鸽成为世界的引种中心,成为世界赛鸽交流的中心。
如果哪一天,我们中国鸽友的赛鸽开始被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鸽友高价拍走,我们就开始向赛鸽强国进军了,而不是一再地去刷新欧洲赛鸽。
中国赛鸽如何能赢得世界鸽友的认可,最终还是要回到我们的赛事赛制上。中国赛线多样,气候多样,可以培育各种地理气候条件下的赛鸽,这就需要各地兴起品牌性的赛事,无论是公棚还是俱乐部,其实都可以以此为目标而运作。
作为一个赛鸽平台,都努力地想得到鸽友的认可,目地不能仅是为着经济利益,我们也要有一种行业责任,行业抱负。通过公平公正的比赛,通过特定的赛线条件,为鸽友提供一个平台,培育让世界仰慕的赛鸽。让中国从赛鸽大国,成为赛鸽强国。我相信一个比赛平台若有这样的追求,
并为此不懈努力,不仅能赢得更多的信任,也一定会赢得尊重。
赛事平台是缔造优秀赛鸽的基础,赛鸽媒体也应该向外宣传中国赛鸽,想方设法与其他国家信鸽媒体联合,向外宣传中国赛鸽。让世界了解中国赛鸽,也拥抱中国赛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