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家的揪心
在局内,提起幼鸽开家,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一对幼崽的作出,从种鸽的调整到配对的成功,从鸽蛋的孵化到毛团团的经管,无不充满着养鸽人每日操劳的心血。对配成了,天天盼;蛋产齐了又查看;宝贝出壳,更兴奋,今看乳浆灌得饱不饱,明看崽子发育好不好;七天后呕喂原食,育雏丸塞喂每天少不了,忙哉乎,乐哉乎!粗略估算,一对崽子的育成,过手次数少则三五十次,多则上百次,点点滴滴都是时间、精力、财力的综合付出。
然而幼鸽开家,却让人老是揪心,顺则喜,丢则忧。每年春末开家,提心吊胆,稍有不慎,便出现游棚丢鸽。就己棚而言,开家很难顺当,总有游棚失鸽,少则二三羽,多则六七羽,而且多为心腹主血后代。打心底感觉,丢的是心头肉,丢的是伤心情,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望天长叹空忙心!”滋味实在难言。
原因的浅析
理智面对开家丢鸽,虽伤人心,但细想却很正常。丢与不丢总是相对的,一个春季作育几十羽幼崽,开家后不可能一羽不丢,关键是如何减少游棚失鸽,对此我深思许久,总算有了个初浅认识。要想理出几条有效预防措施,必须弄清游棚原因,依据本人实际观察,原因大体有四:
一是幼鸽棚设置有缺陷。没有亮笼或亮笼过小,幼鸽离开父母,关在棚内喂养,对外界环境没有熟悉机会,几乎和喂养死条鸽没有多大区别。到了有飞翔欲望日龄,放出棚后,又少在棚外逗留,便起翅高飞,稍有远翔,就对自己的“家舍”茫然,有的甚至在棚舍周围环飞,也不知这是自己家。
二是开家日龄没有把握好。以实际例证来说,我的堂弟去年秋,棚里一对主血种鸽,孵出了一对崽子,骨架、膀条等方面都很到位,他很珍惜,怕早开棚受惊丢失,一直圈棚喂养,直到倒了三根膀条才开家,不知是外界突然刺激原因,还是自身能量的逼迫释放,出棚后,犹如脱缰之马,直向远方飞去,再未见回身之影。堂弟很后悔,开家太迟,人为的把一对好幼鸽关养成了落天鸟,白白忙乎了几个月,理想的崽子成了记忆中泡沫。
三是开家后新老鸽混群远飞。幼鸽因年龄小,发育不全,体力不济,有随老鸽远去之力,而无返回之劲,在远飞途中,跟不上大群便落歇,性格顽强的几经挣扎或许能归,没体力的多为失落。实地观察证明,清晨家飞幼鸽跟随老鸽出棚后,若四十分钟不见踪影,返回时七零八散,此状的出现,幼鸽丢失机率极大。今春本人两羽幼鸽游棚丢失,都是与己棚老鸽和村内其它鸽子裹群远飞所致。
四是遗传因素的影响。这方面虽概率较低,但不可排除。有心的鸽友对这点观察总是很细,游棚幼崽往往多发生在棚内一两羽种鸽后代,有些种鸽作出的崽子,再折腾就是不丢,存棚率老是很高,相反有些却较差。我棚有一羽七百公里连续两个赛季获得七名,称之为“双七名雄”,鸽友们都说这是一羽做种的好料子。可是三年,我为其倒配过三羽雌鸽,先后出了十多只崽子,至今棚内未存住一羽后代,都是在开家后十多天内游棚丢失。拿它无法,只好放弃使用,因见劳苦功高,留棚“摆设”。这大概就叫遗传因素。
对策有三
上述分析的几个原因,不一定准确,但与开家游棚丢鸽都有一定关联。前三点多为管理漏洞,后一点与生俱来,人为干预也难改变。
幼鸽开家游棚丢失,虽不可完全杜绝,但只要管理精细,措施到位,完全可以减少或降低,其对策有三:
一要严格把握好幼鸽开家日龄时段。在发育正常的情况下,三十日龄至三十五日龄最为适宜,此时,小鸽只会低飞,不会远翔,放出棚后,不要惊吓,让其在棚舍周围自由活动,飞上飞下熟悉环境。具体开棚时间,最好放在下午四点后。晚上收棚,一定要检查进棚情况,对不会入棚的小鸽,要轻逮从跳门进出口放入棚内。这样连续五至七天,多数幼鸽都会记住棚舍。这是小鸽开家的基础,很关键,也很重要,做好了就能实现少游棚,少丢鸽,平安开家。
二要严格把握开棚时间。千方百计避开早上六点至八点鸽子善于高飞远飞巅峰期。我的做法,四十日龄至六十日龄下午六点开棚,让小鸽环棚飞飞停停一个多小时;六十日龄后改为早晚两次开棚,早上九点开棚,十点喂食呼唤入棚,下午依旧六点开棚不变。即可控制幼鸽野飞远飞,又能达到抑制游棚目的。
三要有一定硬件设施配套。有条件最好配置宽敞的亮笼,断呕的幼鸽在亮笼中饲喂,三十日龄后,即可顺便从亮笼中开家,省工省事,效果好。没有条件设配亮笼,也可将喂小鸽的笼移到阳台,但鸽笼上必须要有遮晒防护,这样做对成功开家也有一定辅助作用。
对开家后,缺乏记性,多爱游荡,见别人棚就钻的幼崽,只就是寻找回来,不管出身多么高贵,都要毫不留情的淘汰,这种没出息的幼崽,心软留棚,害多益少。
上述浅文,仅是愚人一家之言,偏见甚多,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