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如今,想过去,真的是天壤之别,现在的人们都如同生活在福窝里,想想小时候的日子,虽然那时候缺吃少穿,但还是有很多值得让人回味的陈年往事。
出生在“八百里秦川”最西端的一个偏僻小村子,村庄的人们都很勤劳和善良,祖祖辈辈住着破破烂烂的土坯房,百分之八九十的人们家里都会有窑洞,传统的西北大火炕,给了我儿时最多的温暖和思念。
沟沟坎坎的梯田地,弯弯曲曲的乡间路,父辈们走了一辈又一辈,那时的人们,也没有现代化的农机具,每逢耕种收割时,就全靠生产队饲养的十几头老黄牛和少有的几头驴。那时的人们确实很辛苦,终日不停地奔波,很少有闲下来的日子,就这样没日没夜地干着,还很难填饱肚皮。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去生产队的饲养室玩,因为在那里可以享受到养牛大伯偶尔赏给的黄豆吃(驴和马的饲料中有炒熟的黄豆和豌豆)。
山村的寂静,就如同与世隔绝一般,几乎除了断断续续的几腔鸡鸣和狗叫外,再也听不到任何的吵闹声。大人们都去田里干活了,剩下无人照管的这些孩子们,也只能在院落或村头去玩耍,那时候的玩耍只能是捉迷藏、溜土坡等等了,等大人们回家叫吃饭的时候,只有两只小眼睛在扑腾,难免也会受到父母的责骂和训斥。
想想小时候真的很淘气,但也很快乐。记得我是8周岁的时候才去上小学,学校虽然就在家对面,看似也很近,但其实走起来却很远,因为面前的这条小河沟,弯弯曲曲形成了好多路。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裳,背着母亲用很多块花布拼缝的小书包,也就这么吃力地跟着大孩子们去上学。
那时候学校的条件真的很艰苦,没有像样的课桌和板凳,只有用土坯和泥磊起来的土桌凳。回想起来确实让人很伤心,梅雨季节,穿着满是补丁也很破烂的粗布衣和鞋,稀泥糊糊硬往鞋里面钻,弄得每天起泡的脚钻心痛。每当上学路上下起雨的时候,也只能用小手掌举在头上挡一挡,当走到学校的时候,整个人早已被雨水淋透了。
每逢大冬天,北风刮得呼呼响,整个山坡和田地,被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再加上飘飘撒撒的雪花,一眼望去,美极了。可回到教室的时候,凛烈的寒风透过没有纸的窗,冻得同学们直发抖,整个课间除了朗朗的读书声外,就是孩子们情不自禁的跺脚声。
上学念书让我最头痛的事情有两件,不是怕下雨,也不是怕寒冷,偏偏是开学时交不起的书学费,这是我最头痛的一件事。虽然只有区区一元五角钱,但对于我们家而言,那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因为兄弟姐妹们好几个,又同时都在上着学,二怕写字没有笔和本,一只铅笔用到握不住的时候,就用两个手指尖掐着写,难啊!写字用的笔记本就更难了,深知没有写字本的痛苦,就认真地写好每一个字,尽量不去糟蹋每一张纸。记得没有写字本的时候,就去找些装水泥的那个包装袋,自己动手裁制成写字本,那时农村人都称其为“牛皮纸”,就那也不是随便都能找得到。
一个人的童年,总会给我们留下抹不去的回忆和难忘,过分的贫穷和困难,势必会摧残一个人的梦想和目标。记得那一年的寒假,却成了我离开学校的一个无期长假,虽然今生只在小学里呆了三年半,但年年被评为班组长等“职务”。离开了学校的那些日子,我很想念我的老师和同学们,白天隔着那条似近非远的小河沟,也似乎能听到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夜晚偶尔也会梦到和他们在一起学习和玩耍。呵呵,想必那就是我儿时的命!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多了,村民们都已过上了好日子,漂亮的房子一排排,乡村水泥道路硬化也已达到百分百,家用电器几乎和城里无两样,小车摩托整天路上跑得嗖嗖嗖,种地也全用上了机械化,过去收割小麦一月多,现在也就一两天的事。
想想过去的痛苦,再看看如今的变化,真会让人很难忘,每当端茶小坐鸽舍旁,总会有一种很享受的感觉,仰头望鸽,像似一条银龙在飞舞,更像是一条悠美的音符在跳动。小小鸽子,虽然没有孔雀般的美,但却令我如此地痴迷和喜爱,想必,每个人无论年龄的大与小,心中总会有个飞翔的梦。
真诚的交流与互动,只会让我们鸽人活得更快乐,更开心。谢谢!
注:中信网原创文章,未经许可,其他站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