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放弃的“信鸽精神”——记潍城信鸽协会会长王瑞凤
潍报全媒体记者 谭黎明 文/图
曾经无意中抬头看到天空中放飞的信鸽,还以为是一群自生自灭的野鸟。直到有一天,认识了这个美丽的小姐姐,记者才走进了信鸽的世界,了解了她口中的“信鸽精神”。
王瑞凤是潍坊市潍城区信鸽协会会长。该协会自2017年成立以来,成功举办了若干场中短距离比赛,举办了三届特比环大赛,奖金数额不断攀升,如今会员人数已达到二百余人。除了信鸽协会会长的身份,王瑞凤还是一位攻坚克难的创业者,一个成功的美女企业家。
王瑞凤和她的信鸽
在一个隆冬的午后,记者在潍城郊区的一片厂房与她相遇,“我比你大不了几岁,叫姐姐吧。”眼前的她看上去又美又飒,性格爽利,不禁让记者想起了最近热播的一档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
她拉着记者的手,来到一个大院子里。
“看!我的鸽舍!”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记者的确吃了一惊。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只有在动物园才见过的约几十平方米的大鸽笼,鸽笼里面有近百只鸽子。鸽笼的一面用木板搭成了一个一个的小阁子,每一个小阁子里都放着一个小鸟巢,俨然是一座信鸽的小区。几户“鸽房”里还有母鸽在孵蛋或是给小鸽喂食,气氛格外温馨。鸽笼虽然很大,鸽子很多,但一切布置得干净整齐,井然有序。
“这些鸽子都是你养的?”记者将疑惑的目光望向王瑞凤,很难相信眼前的这些“小可爱”都出自她的手。
“是的,自己管理和驯养,每只鸽子脚上都带有脚环,那是鸽子的‘身份证’。”王瑞凤介绍道。
“一开始接触鸽子,只是业务需要,想着以鸽会友。玩着玩着,就入了迷,有了感情,干脆把大家组织起来,成立了这个信鸽协会。”她笑着说。
“还有更壮观的呢!”说着,王瑞凤顺势打开了鸽笼的门,顷刻间,数十只鸽子扑门而出,直冲云天。
鸽子成群地在上空盘旋。她吹出一声长长的口哨,鸽子们竟随着哨声成群地飞向了远方,渐渐消失在视线中。
“天天都是这样训放的,环绕在城市上空,直到吹哨让它们回来。”
“这么听话?”
“当然,这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部队’!”
王瑞凤继续说道:“我们成立这个信鸽协会已经有四年了,很多人都不理解,它们没有小猫小狗那么可爱,也没有百灵、黄鹂那么叫声动人,可我就是喜欢信鸽,更准确地说我是喜欢信鸽的精神!”
“信鸽精神?”
“是,就是信鸽精神——坚韧、坚强、永不放弃!我的鸽舍就像一座‘军营’。这些鸽子每天都会训放一次,等到比赛的时候,就送它们去参赛。每一只参赛的信鸽就是一名奔赴‘战场’的‘士兵’,赛场如战场,付出才会有回报,但又不是付出了都会有回报。”
“信鸽还有一个特点——‘不死必归’。”王瑞凤继续说道。就是放出去的鸽子,无论遭遇到什么,只要没死,它就一定会回来。有的信鸽在路途中迷了路,但它不会放弃,兜兜转转早晚都能找回来;有的被捕猎者逮去,就算过了几个月,它也会瞅准机会逃走;还有的在途中受了伤,只要还飞得动,它也会挣扎着回来。之前有一只信鸽,回来的时候肠子都挂在外面了……
记者不由得惊叹,一羽小小的生灵,竟有如此的执着和悲烈的壮举。王瑞凤说,她之所以迷恋信鸽,成立信鸽协会,不仅仅是出于商业目的和组织参赛,更源自对信鸽精神的信仰和认同。去年疫情期间,王瑞凤积极参与中国信鸽协会组织的“献出鸽界爱心,伸手援助疫区”主题活动,带领会员向湖北省红十字会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款,用于购置急需物资支援疫区。
作为80后的王瑞凤,除了她执着的“信鸽事业”,还是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她所经营的建材租赁公司,短短几年已成行业翘楚。“我们这一行,对人工需求不多,主要是自己一把抓起来,扑下身子干,凡事亲力亲为也不为过。”
王瑞凤小时候,家里穷,下面弟弟妹妹好几个,十四五岁就一个人出来打工。为了赚钱,干过保姆、保洁,在食堂里打杂,卖过花,做过烧烤,开过旅店。什么活都干,什么苦都能吃。“最困难的时候,我租住在一户人家的过道里,一年的租金30块钱。冬天寒风呼啸,我突然想起那天是自己的生日,翻遍全包就找出几个钢镚,抬头一看墙角还有半颗白菜,我就架上案板想给自己包顿饺子,下锅的时候发现锅漏了……”日子就是那样一天天过来,“没有依靠,只有不断进取、坚持,才能达到目标。”说起这些往事,王瑞凤显得云淡风轻,仿佛过往的一切都理所应当,生活从未亏待过她。
像信鸽比赛一样,她的人生也是一次次地竞赛,一次次地闯关,无数次遭受过生活的磋磨和现实的毒打,依旧坚韧坚强,永不放弃,有着自己的信念和目标。“不死必归”,不达目的不罢休。
夜幕降临,斑斓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空,待最后一抹晚霞渐渐消失,王瑞凤和她的信鸽精神已在记者心里深深地扎了根。